[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人员亲密度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2929.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5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汪远铠;廖乔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F16/2458;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曼妮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人员 亲密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员亲密度分析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公安内部多维数据以及前端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并存入大数据平台;S2,对待分析人员建立档案;S3,基于所述步骤S1获取的数据选取多个亲密度规则,并针对不同数据源数据建立亲密度行为与亲密度规则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模型;S4,基于两个关系人的档案数据,通过不同数据源数据及其分析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得出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行为次数,并进一步计算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亲密度,然后通过加权算法计算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组合亲密度。本发明判断结果准确,充分发挥公安系统多维海量数据的作用,工作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警务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员亲密度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前端感知设备不断完善,多个维度的海量数据汇聚到公安系统,这些数据拥有巨大的挖掘潜力,传统的公安侦查工作的展开,仅利用单维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筛查与目标人员行为相似的人员,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对于目标与关系人的关系程度判断不够准确,不能完全发挥多维海量数据的作用,工作效率低下;
2、不能直观展示目标与关系人的历史行为轨迹。
因此,有必要基于多维海量数据挖掘出一种新的对人员亲密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员亲密度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公安侦查工作仅利用单维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筛查与之行为相似的人员导致判断不够准确、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员亲密度分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公安内部多维数据以及前端设备采集的实时数据并存入大数据平台;
S2,对待分析人员建立档案;
S3,基于所述步骤S1获取的数据选取多个亲密度规则,并针对不同数据源数据建立亲密度行为与亲密度规则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模型;
S4,基于两个关系人的档案数据,通过不同数据源数据及其分析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得出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行为次数,并进一步计算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亲密度,然后通过加权算法计算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组合亲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获取的公安内部多维数据包括火车购票信息、汽车购票信息、飞机购票信息、宾馆住宿信息、网吧上网信息、群体事件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前端设备包括电子围栏、wifi探针、人脸卡口、车辆卡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建立的档案包含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手机mac、手机IMSI、车牌号、登记照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选取的亲密度规则包括同行、同住、同上网、同事件,其中,亲密度行为与亲密度规则之间对应关系如下:
同行对应的亲密度行为包括两个关系人乘坐同时间同车次列车或同班次客车或同航班飞机或者一定时间容差内电子围栏、wifi探针捕捉的两个关系人同行卡点;
同住对应的亲密度行为包括两个关系人同时间同宿同一家酒店或者宾馆的同一房间;
同上网对应的亲密度行为包括两个关系人在一定时间容差内,在同一网吧同时上机和下机;
同事件对应的亲密度行为包括两个关系人参与同一群体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计算两个关系人在各种规则下的亲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2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课系统
- 下一篇:基于GPU和双尺度图像特征比对的中药识别方法及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