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潮防霉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防潮防霉纤维板的制造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6127.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鑫;陈秀兰;王俊伟;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3/52 | 分类号: | B27K3/52;B27N1/00;B27N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231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潮 防霉 纤维板 防霉添加剂 制备 人造纤维板 人造板 纤维板生产工艺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氧化铜 纳米氧化锌 二氧化钛 防霉性能 木质纤维 原料组成 制备工艺 制造工艺 质量分数 防霉剂 分散剂 氧化铜 氧化锌 应用 制造 优化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人造板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功能纤维板,具体涉及一种防潮防霉添加剂,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纳米二氧化钛10%~50%,纳米氧化锌1%~10%,纳米氧化铜1%~10%,分散剂质量占二氧化钛、氧化锌和氧化铜总质量的10%~40%,余量为水。还公开了上述防潮防霉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应用于防霉防潮人造纤维板的制造工艺。本发明所公开的防潮防霉剂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同时便于加入木质纤维中,通过优化纤维板生产工艺即可生产防潮防霉纤维板,根据标准LY/T 2230‑2013《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本发明所制备的人造纤维板同时具有防潮、防霉两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板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功能纤维板,具体涉及一种防潮防霉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防潮防霉纤维板的制造。
背景技术
普通木质纤维板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使板材发生变形、力学性能下降等缺陷,影响使用寿命。另外,普通纤维板由于易发生霉变,不能应用于温湿环境中,大大限制了纤维板的应用领域。
为了提高纤维板的防潮、防霉性能,业内通常会在纤维板生产过程中添加防潮剂、防霉剂等物质,以起到纤维板防潮、防霉等作用。更重要的,为了不影响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此类添加剂往往只能单独添加一类,提升板材某一方面的性能而不能兼顾。
鉴于此,本发明制备了一种纤维板用的同时具有防潮、防霉功能的添加剂。该种添加剂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能均匀添加到纤维板中,使纤维板同时提升防潮、防霉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防潮防霉添加剂,并应用于纤维板的生产制造中,实现防潮防霉纤维板的生产制造。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潮防霉添加剂,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纳米二氧化钛(TiO2)10%~50%,纳米氧化锌(ZnO)1%~10%,纳米氧化铜(CuO)1%~10%,分散剂质量占TiO2、ZnO和CuO总质量的10%~40%,余量为水。
本发明较优公开例中,所述各组分质量分数为:纳米TiO2为30%,纳米ZnO为3%,纳米CuO为2%,分散剂占TiO2、ZnO和CuO总质量的25%,余量为水。
本发明较优公开例中,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三乙醇铵、柠檬酸铵、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公开了上述防潮防霉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上述防潮防霉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将计量称重的分散剂和水加入到搅拌釜中,开启搅拌使分散剂在水中完全溶解后,再将计量称重的纳米TiO2、纳米ZnO、纳米CuO加入到釜中进行搅拌分散均匀,搅拌15~60min,即得。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了所述防潮防霉添加剂应用于人造纤维板的制造。
一种防潮防霉纤维板的制造工艺,包括:木材剥皮→削片→筛选→水洗→蒸煮→纤维分离→调施胶→纤维干燥→铺装成型→预压→热压→冷却→砂光→检验分等→包装入库,其中,所述调施胶步骤中,先将上述防潮防霉添加剂施加到纤维中,所述防潮防霉添加剂质量占绝干纤维质量的0.5%~2%,优选1%;再将脲醛树脂胶黏剂施加到纤维中,所述酚醛树脂胶黏剂固体重量占绝干木质纤维重量8%~12%。
本发明较优公开例中,所述干燥步骤中,干燥后纤维的含水率在8%~11%。
本发明较优公开例中,所述热压步骤中,热压温度为180℃~210℃,热压时间为8s/mm~25s/mm,热压压力为2.0~3.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6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