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4944.9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勋;崔原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6 | 分类号: | B60G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悬架 车辆 高度 调节 装置 | ||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塞杆,在该活塞杆的外周表面上具有螺纹;减震器,活塞杆安装在该减震器中以能上下移动;顶部支座,该顶部支座将该活塞杆连接到车身;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侧连接到顶部支座并且剩余侧连接到减震器;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侧连接到减震器;以及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连接到第二弹簧的剩余侧并且被安装成通过被紧固到活塞杆的螺纹而能在活塞杆上移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于悬架上以能够通过调节车轮与车身之间的距离来调节车身高度的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期间,当路面状况差时或者当车辆行驶在弯道上时,震动(shock)可能被传递到车辆的内部空间或者可能发生倾斜现象。悬架被安装为吸收并减轻该震动及倾斜现象,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并降低引入到内部空间的噪音。
另一方面,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降低车身高度以便减小空气阻力是有利的。此外,当车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进时,提升车身高度以便防止车身的下部部分的损坏是有利的。
因此,开发并应用了能够可变地调节车身高度的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下文中,也称为“车辆高度调节装置”)以便应对各种行驶环境。
在相关技术中,广泛地使用了使用主要由发动机功率产生的气动压力来调节车身高度的气动车辆高度调节装置。然而,由于这种气动悬架结构直接使用发动机功率,所以可能降低燃料消耗和输出功率。此外,当气动压力由于有缺陷或损坏的部件等而泄漏时,车身可能会因没有保持其高度而塌陷。
此外,在气动悬架结构中,由于用于形成和保持气压的部件具有大体积,所以存在该气动悬架结构仅可应用于多连杆式悬架的限制。因此,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上述的气动车辆高度调节装置不适用于配备有使用广泛安装在小型或中型车辆中的减震器的一类悬架的车辆,或者即使应用该气动车辆高度调节装置,也不容易设计部件布局。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结构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
作为背景技术而提供的上述内容仅仅是为了促进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并且背景技术的前述描述不应被解释为承认上述内容相当于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使系统简化并使成本最小化的用于悬架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方面,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活塞杆,在活塞杆的外周表面上具有螺纹;减震器,活塞杆安装在减震器上以能上下移动;顶部支座,该顶部支座将活塞杆连接到车身;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侧连接到顶部支座并且剩余侧连接到减震器;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的一侧连接到减震器;以及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连接到第二弹簧的剩余侧并且被安装成通过被紧固到活塞杆的螺纹而能在活塞杆上移动。
驱动模块可以被构造成通过压缩或张紧第二弹簧以改变使第一弹簧被压缩或张紧的施加到第一弹簧上的载荷来调节车辆高度。
驱动模块可以包括:螺母,该螺母被紧固到活塞杆的螺纹;马达,该马达被构造成使螺母旋转;壳体,马达安装在该壳体中;以及引导件,该引导件从壳体的内表面朝向活塞杆突出,并且在活塞杆中沿活塞杆的纵向方向设置有引导槽。
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马达和壳体可以包围活塞杆的周界。
引导件可以被插入到引导槽中,以防止壳体相对于活塞杆旋转。
马达可以耦接到螺母的外表面,以便使螺母旋转。
驱动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二弹簧座,该第二弹簧座被设置成能与第二弹簧一体地旋转并且被构造成支撑第二弹簧的剩余侧;以及第二弹簧轴承,该第二弹簧轴承安装在壳体与第二弹簧座之间以使第二弹簧座可相对于壳体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4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