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方向转向机构及其转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7153.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伟;徐幼林;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箱 上端 下端 上表面 动力输出轴 传动纵轴 输出轴套 下表面 转向座 传动 步进电机组 一端设置 转向机构 转向架 底端 传动箱结构 动力输入轴 活动设置 易操作性 轮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向转向机构及其转向方法,上端传动箱上表面与转向步进电机组下表面相连,上端传动箱下表面与转向座上表面相连,转向座下表面与下端传动箱相连,上端传动箱与下端传动箱结构相同,传动纵轴活动设置于上端传动箱、转向座及下端传动箱内,动力输入轴一端设置于上端传动箱内并与传动纵轴顶端相连,输出轴套一端与下端传动箱相连,动力输出轴设置于输出轴套内,动力输出轴一端设置于下端传动箱内并与传动纵轴底端相连,动力输出轴另一端与轮胎中心位置相连,输出轴套上表面与转向架底端相连,转向架顶端与转向步进电机组上表面相连,该发明无论从经济性、结构简单可靠性、易操作性都有巨大对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转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方向转向机构及其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自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兹的三轮带煤气发动机车开始,人类进入了非生物动力轮式车辆发展的新纪元。在随后至今的一百多年间,汽车工业飞速发展。轮式车辆的应用从交通运输,扩展到军事、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轮式车辆从外观,到驱动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相对的,轮式车辆在转向方式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受制于设计及制造成本等原因,轮式车辆通常采用连杆系统的转向方式。连杆系统限制了偏转轮的偏转角度,也就造成了轮式车辆转向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转向半径。
在农业方面,以轮式拖拉机、高地隙植保车辆为代表的农机车辆,基本上延续了普通轮式车辆的转向方式。少部分采用铰接式转向。大部分场合下,农机车辆都是在广阔的田地环境下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较大的转弯半径。但是作为作业车辆,弧线的转弯半径既不利于作业机构对农作物的覆盖,也会造成大量轧苗的情况。而能够平移的作业车辆,恰恰能够很好的规避这些问题。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果园、大棚,密集低矮的作物限制了作业车辆的移动。与停车场类似的,农林业狭小的作业环境也迫切的需求能够灵活转向的车辆。
在工业、建筑业领域,轮式车辆也是生产装备的重要一环。以叉车为例,作为典型的后轮转向车辆,叉车拥有比较小的转向半径和比较大的转向角度。但即使这样,叉车在一些场合下仍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特别是叉车的作业机构位于车辆前段,在满载情况下经常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也就经常出现,叉车装满货物后,驾驶员倒着开的景象。如果叉车可以做到平移、斜移,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建筑业中,比如常用的翻斗车,如果能够均匀倾倒混凝土,可以大大节省瓦工的工作强度。一般来说这个比较考验翻斗车驾驶员的经验水平,但是使用平移机构,可以减少对驾驶员的要求。
要实现车辆具有直行、蟹行、斜行、前轮转向、后轮转向、零半径转向等功能,最直接的办法是汽车具有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四轮转向汽车的前后四个车轮都具有转向功能,并且根据前后车轮不同的摆角和相位,能够减小或增大汽车的转弯半径,从而提高车辆的灵活性或稳定性。因此,四轮转向汽车相比传统前轮转向汽车有两个优点:在低速时,后轮偏转方向与前轮相反,使得转弯半径减小,能够实现更灵活的转向;在高速时,后轮偏转方向与前轮相同,使得转弯半径增大,可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
鉴于全方向转向机构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国内众多高校、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全向轮受制于其工作原理,各轮系之间需要正交排列,无法像传统轮系那样对称排列,所以应用范围比较小,一般使用在小型轮系机器人。
根据研究总结,比较完美的全方向转向机构应该能实现以下转向方式:正常偏转、斜行、平移、零半径回转,经过归纳,以下三种全方向转向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可以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全方向转向的功能,但都有各自无法克服的缺点。
一、差速偏转方式存在的问题
缺点:
(1)转向过程滑移现象严重,对轮系磨损较大;
(2)不能实现平移、斜移,适用范围比较小;
(3)对行驶路面平整度要求高。
(4)转向指向性差,高速过程精准转向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京林业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7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柱柔性盖支座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