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3682.2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彬;蔚翠;何泽召;高学栋;郭建超;周闯杰;冯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2/186 | 分类号: | C01B32/18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伟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褶皱 密度 石墨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的方法,其是在绝缘衬底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进行石墨烯材料的生长,以氢气作为载气,通入气态碳源和氮气,通过梯度法控制生长条件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所述梯度法是将石墨烯生长过程分为低温阶段、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分别控制三个阶段的温度、气体流量和压力等条件,使石墨烯在绝缘衬底上均匀分布,褶皱密度可降低至1×10‑5个/μm2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六边形结构,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优良的导热性,可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超高速计算机芯片、高效率能量储存、固态气敏传感器、场发射材料和微电子集成等多种领域。
在绝缘衬底上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生长的石墨烯材料具有无需衬底转移,成本低廉,易与Si基半导体工艺相结合的优点。在CVD法生长过程中,C原子在绝缘衬底表面自由成核,形成小晶粒并向周围扩展生长,在生长过程中,晶粒边缘处C原子处于不饱和价键,相邻的石墨烯晶粒接触产生晶界,在晶界处C原子向纵向生长,隆起一定的高度,最终形成石墨烯表面的褶皱。褶皱导致散射增多,材料电学特性降低。在器件加工过程中,部分褶皱倒伏,导致部分区域石墨烯层数不均匀,对器件特性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已有降低石墨烯表面褶皱密度的相关研究,但只能将褶皱密度降至0.1个/μm2左右,效果仍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降低石墨烯表面褶皱密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的方法,其是在绝缘衬底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进行石墨烯材料的生长,以氢气作为载气,通入气态碳源和氮气,通过梯度法控制生长条件制备超低褶皱密度石墨烯材料;所述梯度法具体为:
低温阶段:生长温度为1200-1400℃,气态碳源流量为0.001-0.02L/min,氢气流量为1-20L/min,C/H比0.01%-0.1%,氮气流量为0.5-1L/min,气体压力为500-1000mbar,持续时间1-20min;
升温阶段:在5-15min内将温度匀速升高30-200℃,气态碳源流量保持不变,降低氢气流量,C/H比匀速升至0.1%-1%,氮气流量匀速降至0.05-0.5L/min,气体压力匀速降至100-500mbar;
高温阶段:与低温阶段温差为30-200℃,气态碳源流量保持不变,C/H比0.1%-1%,氮气流量为0.05-0.5L/min,气体压力为100-500mbar,持续时间10-60min;
上述C/H比均为气态碳源和氢气的流量之比。
优选地,所述绝缘衬底为SiC衬底、蓝宝石衬底、金刚石衬底或类金刚石衬底。
优选地,所述绝缘衬底经清洗干燥后放入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中,抽真空至≤10-4mbar。
优选地,所述绝缘衬底的清洗干燥方法为:绝缘衬底分别用浓硫酸、王水和氢氟酸溶液加热清洗,去离子水冲洗,氮气枪吹干后放在防尘装置内,在烘箱中干燥。
优选地,将真空环境升温至500-1100℃,以去除衬底表面吸附气体。
优选地,所述气态碳源为甲烷、乙烷、乙烯、乙炔或丙烷。
优选地,高温区生长过程结束后,停止氢气、气态碳源和氮气,继续通入氩气,保持压力不变,在氩气环境下降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3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