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烧结矿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9437.2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2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康信;张艳;芮明;郭存涛;陆袁魏;秦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陶升;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固体燃料 提高 烧结 品位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烧结矿生产工艺,步骤如下:配料→加水混料→布料→点火→抽风烧结→鼓风冷却→破碎→筛分整粒,配方为:混匀料:63.3~67.3%,磁选粉:1.5~2.5%,内返矿:16~18%,石灰石粉:1.1~1.5%,白云石粉:5.5~7.5%,生石灰:2.5~3.5%,焦粉:4.2~4.5%,混匀料中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纽曼粉:8.95~10.95%,电炉杂灰:1.78~2.18%,库利亚诺宾粉:11.63~14.63%,ATLAS粉:8.05~9.85%,氧化铁皮:2.5~3.7%,特粉:9.12~11.16%,塞拉利昂粉:8.91~10.89%,SFHT粉:7.16~8.76%,SSFG粉:13.67~16.73%,污泥:4.73~5.79%,高炉返矿:13.17~16.11%;混合料中水分含量为7.0~7.6%;料层厚度为770~820mm;抽风负压为‑14.0~‑17.0Kpa;烧结机速为1.6~2.1m/min。上述生产工艺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炼铁原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烧结矿是一种高炉炼铁原料,现有一种烧结矿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所用配方中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混匀料: 65.1%,磁选粉: 2%,内返矿: 17%,石灰石粉:1.5%,白云石粉:7%,生石灰:3.0 %,焦粉:4.4%;混匀料中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纽曼粉:9.95%,电炉杂灰:1.98%,库利亚诺宾粉:16.03%,ATLAS粉:8.95%,特粉:10.14%,塞拉利昂粉:9.9%,SFHT粉:7.96%,SSFG粉:15.2%,污泥:5.26%,高炉返矿:14.64%。采用上述配方生产的烧结矿中Tfe含量为54.23%,固体燃耗达到60.74Kg/t,转鼓强度只有63.2%,出矿率只有64.4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烧结矿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烧结矿生产工艺,其工艺步骤如下:配料→加水混料→布料→点火→抽风烧结→鼓风冷却→破碎→筛分整粒,其特征在于:
(1)配料工序中:首先根据配方进行选料,配方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混匀料:63.3~67.3%,磁选粉: 1.5~2.5%,内返矿: 16~18%,石灰石粉:1.1~1.5%,白云石粉:5.5~7.5%,生石灰:2.5~3.5%,焦粉:4.2~4.5%,混匀料中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纽曼粉:8.95~10.95%,电炉杂灰:1.78~2.18%,库利亚诺宾粉:11.63~14.63%,ATLAS粉:8.05~9.85%,氧化铁皮:2.5~3.7%,特粉:9.12~11.16%,塞拉利昂粉:8.91~10.89%,SFHT粉:7.16~8.76%,SSFG粉:13.67~16.73%,污泥:4.73~5.79%,高炉返矿:13.17~16.11%;
(2)加水混料工序中:混合原料得到的混合料中水分含量占比为7.0~7.6%;
(3)布料工序中:料层厚度为770~820mm;
(4)抽风烧结工序中:抽风负压为-14.0~-17.0Kpa;
(5)烧结机速为1.6~2.1m/min。
进一步的,前述的能降低固体燃料和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烧结矿生产工艺,其中:混匀料: 65.3%,磁选粉: 2%,内返矿: 17%,石灰石粉:1.1%,白云石粉:7%,生石灰:3.2%,焦粉:4.4%;混匀料中各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纽曼粉:9.95%,电炉杂灰:1.98%,库利亚诺宾粉:12.93,ATLAS粉:8.95%,氧化铁皮:3.1%,特粉:10.14%,塞拉利昂粉:9.9%,SFHT粉:7.96%,SSFG粉:15.2%,污泥:5.26%,高炉返矿:14.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9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