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1828.8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博;李振铭;杨复凯;王美匀;李威养;徐梓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鳍状结构 间隔物 外延层 薄层 半导体装置 间隔物设置 第一侧壁 隔离结构 侧边 半导体材料 横向突出部 第二侧壁 两侧壁 对称 生长 | ||
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一薄层,包含有半导体材料且上述薄层包括向外突出的鳍状结构。一隔离结构,设置于上述薄层上方,但不在鳍状结构上方。第一间隔物及第二间隔物,设置于隔离结构上方及鳍状结构的相对的两侧壁上。第一间隔物设置于鳍状结构的第一侧壁上。第二间隔物设置于鳍状结构相对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且第二间隔物大抵上高于第一间隔物。一外延层生长于鳍状结构上。上述外延层横向突出。外延层的横向突出部相对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是非对称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鳍式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于深度次微米集成电路技术中,嵌入式静态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memory,SRAM)装置已成为高速通信、影像处理以及系统单芯片(system-on-chip,SOC)产品的流行存储单元。微处理器及SOC中嵌入式SRAM的数量不停增加,以满足每一代新技术的性能要求。当硅技术随着一代至下一代持续微缩尺寸,最小几何尺寸总体平面晶体管(bulkplanar transistors)中的本质临界电压(intrinsic threshold voltage,intrinsic Vt)变化的影响降低了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i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SRAM单元静态噪声边限(static noise margin,SNM)。这种由越来越小的晶体管几何形状引起的SNM的降低是不被期望出现的。当电源电压(例如:Vcc)缩小至更低的电压时,SNM会更进一步的降低。
为了解决SRAM议题及改善单元微缩能力,鳍式场效晶体管(fin field effecttransistor,FinFET)装置常被考虑用于某些应用。FinFET同时提供速度及装置稳定性。FinFET具有与顶部表面及相对的两侧壁相关的通道(被称为鳍通道)。可自附加侧壁装置宽度(离子性能)及较好的短通道控制(次临界漏电)获得益处。因此,FinFETs被期望于栅极长度微缩及本质Vt波动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现存的FinFET SRAM仍然具有缺点,举例来说,不欲获得的源极/漏极外延层合并或金属接点着陆(metal contact landing)问题所致的缺点。当这些问题发生时,FinFET SRAM性能及/或可靠度可能会降低。
因此,虽然现存的FinFET SRAM通常已可满足其预期目的,但他们并非在每个方面都完全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此半导体装置包括:一薄层(layer),包含有半导体材料且上述薄层包括向外突出的鳍状结构;一隔离结构,设置于上述薄层上方,但不在鳍状结构上方;第一间隔物及第二间隔物,设置于隔离结构上方及鳍状结构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其中第一间隔物设置于鳍状结构的第一侧壁上,第二间隔物设置于鳍状结构相对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且第二间隔物大抵上高于第一间隔物;以及外延层,生长于鳍状结构上,其中外延层横向突出,外延层的横向突出部相对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是非对称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此半导体装置包括:一薄层,包含有半导体材料,其中上述薄层包括一第一鳍状结构及一第二鳍状结构,上述第一鳍状结构及上述第二鳍状结构各自垂直向上突出;一介电结构,位于上述薄层上方,其中介电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鳍状结构及第二鳍状结构之间;第一外延层,外延生长于第一鳍状结构上;以及第二外延层,外延生长于第二鳍状结构上,其中第二外延层与第一外延层间有所间隔,且第一外延层以远离第二外延层的第一方向横向突出,第二外延层则以远离第一外延层的第二方向横向突出,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1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