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珩磨孔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4205.6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祝锡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G01B11/12;G01B11/02;G01B11/22;G01S17/08;G01B11/30;G01N21/88;G01N21/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珩磨孔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珩磨孔的检测装置,包括孔径自适应部分、驱动部分、检测部分、运算显示部分。检测部分包括直线度检测组件、直径检测组件、槽检测组件、内孔观察组件、粗糙度检测组件。检测部分还可以是所述五种组件中的任意一种、两种、三种或四种。借助弹簧的变形,弹性套能自适应孔径的变化。拉杆与前圆盘相连,前圆盘、后圆盘相连,并通过万向节驱动前盖。内激光器照射在外光敏传感器上。激光测距仪固定于后锥体或前锥体上,其激光照射孔壁和槽底。通过内窥镜、后视镜观察孔壁。装置还可测量粗糙度。本发明激光调整方便,驱动力作用方向沿珩磨孔轴线方向、检测精度高,另解决了内孔、内槽测量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珩磨孔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珩磨是对孔的内表面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可以加工直径5~500毫米甚至更大的各种圆柱孔。珩磨适用于多种机械零件。液压缸内孔、气缸内孔常采用珩磨。
珩磨工序后,孔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对于上述内孔,常常需要测量其直径、直线度、表面粗糙度。为珩磨工序配备上述检测装置,是保证珩磨质量的重要方面。
珩磨的内孔有时还需进行其他检测。有些孔壁上加工有油腔,因此需要测量油腔的深度;有些孔壁上加工有环槽,需要测量环槽的几何参数;有些内孔表面加工有螺旋槽,需要测量螺旋槽的的深度和宽度。
现有技术缺乏能够综合检测珩磨孔多项参数的装置,且检测孔内部结构的实用工具还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珩磨孔提供综合检测装置,测量珩磨孔的直径、直线度、粗糙度、槽的深度与宽度,观察孔壁的其它质量状况。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装置的组成部分及自适应孔径的原理
检测装置包括孔径自适应部分、驱动部分、检测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保持静止。
孔径自适应部分位于所珩磨的孔内,主要包括弹性套26、前锥体22、后锥体27、连接套25、弹簧23、压紧螺母21、前盖20、后盖28、弹性圈24。工件8的内孔为所珩磨的内孔。珩磨孔的内壁与弹性套26的外圈直接接触。弹性套是空心零件,由65Mn或其它弹性材料制作。弹性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参加说明书图2。其两端的外径大于中间部分的外径,工作过程中,其两端与珩磨孔的内壁接触,其中间部分与珩磨孔不接触。在弹性套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多条槽,槽的存在使弹性体可以变形,获得了弹性。在弹性体的两端分别加工有锥孔,一端与前锥体22配合,另外一端与后锥体27配合。采用两端接触的方式,比较稳定可靠。
检测装置能自动适应珩磨孔孔径的变化,其作用机理是弹性套26能贴合珩磨孔,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压紧螺母21压迫弹簧23,弹簧一端作用于前锥体,使前锥体后移,弹簧另外一端作用于压紧螺母,使压紧螺母拉动连接套25,从而让后锥体前移,其结果是:两锥体距离减少,通过锥面使弹性套两端膨胀,贴合珩磨孔的内壁。为了保证弹性套锥孔与前锥体锥面、后锥体锥面始终接触,发挥作用,前后两个弹性圈24分别卡在弹性套的两个环槽内。如果珩磨孔的直径变小,孔壁会压迫弹性套的外圈,使其收缩,弹性套的两个锥孔作用于前锥体、后锥体的锥面,前锥体使弹簧压缩,后锥体也通过连接套、压紧螺母使弹簧压缩。总之,借助弹簧的变形协调作用,当珩磨孔的孔径变小时,弹性套外圈直径也能够相应变小。
2.驱动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4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