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5536.1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广江佳彦;大野友也;久须美秀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3/20 | 分类号: | B60L53/20;B60L50/60;B60L58/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电池;转换继电器,其能够在所述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状态与所述多个电池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蓄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蓄电装置与车辆的电负载之间的主继电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转换继电器的断开/闭合。当所述主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转换继电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能够通过车辆外部的电源对安装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充电。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81316(JP 2013-81316 A)中,公开了一种配备有蓄电装置的车辆,所述蓄电装置被配置成可通过接收从车辆外部的电源供应的电力而被充电。车辆所配备的蓄电装置包括多个组装电池,以及在所述多个组装电池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状态与所述多个组装电池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继电器。此继电器被配置成使得其状态基于蓄电装置的温度和蓄电装置的充电状态(SOC)等而被转换。
发明内容
存在DC充电设施,其向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动车辆(以下简称为“车辆”)中的蓄电装置供应DC电力(下文中也称为“DC充电”)。近年来,为了减少对安装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所需的时间,已经开始尝试增加DC充电设施的电力。安装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在下文中也称为“车辆的充电”。
当从DC充电设施供应给车辆的充电电力变大时,通电电流也变大。当通电电流变大时,在充电时充电电流流过的电缆、部件等(下文中也称为“通电部件”)的发热所引起的损耗变大。结果,充电效率可能降低。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3-81316(JP 2013-81316 A)中公开的充电设备中,基于蓄电装置的温度和蓄电装置的SOC等,通过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继电器对车辆充电。在第二状态中,蓄电装置的端子间电压低于第一状态的。因此,在以相同的充电电力执行DC充电的情况下,必须使车辆在第二状态下充电时的充电电压低于在第一状态下充电时的充电电压。结果,通电电流变大。当通电电流变大时,由通电部件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损耗变大,因此充电效率可能明显降低。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其能够通过车辆外部的电源来增强安装在车辆中的蓄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充电设备包括多个电池;转换继电器,其能够在所述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状态与所述多个电池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蓄电装置,其被配置成能通过接收从车辆外部的电源供应的电力而被充电;主继电器,其设置在蓄电装置与车辆的电负载之间;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转换继电器的断开/闭合。当主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装置使转换继电器处于第一状态。此外,在上述方面中,当执行车辆的使用结束操作时,控制装置可以使主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
根据上述配置,当主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当主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时,不能从蓄电装置向车辆的电负载(驱动单元)供应电力,因此建立了车辆不能行驶的状态(下文中也称为“READY-OFF状态”)。也就是说,在READY-OFF状态下,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在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的情况下,与多个电池彼此并联连接的情况相比,蓄电装置的端子间电压更高。因此,当车辆在READY-OFF状态下用相同的充电电力充电的情况下,与当车辆用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充电时相比,当车辆用彼此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充电时,充电电压更高并且可以使通电电流更小。结果,可以通过减少由通电部件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损耗来提高充电效率。
在上述方面中,当主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并且执行用于对蓄电装置充电的操作时,控制装置可以使转换继电器处于第一状态。
根据上述配置,当即使在主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也执行用于对蓄电装置充电的操作时,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这样,在多个电池彼此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开始充电。因此,如上所述,可以使通电电流变小,并且可以通过减少由通电部件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损耗来提高充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5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缠绕充电线
- 下一篇: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