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碳保锰转炉炼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8580.8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5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贵;和浩;王生元;孙俊;黄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许竞雄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碳保锰 转炉 炼钢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碳保锰转炉炼钢工艺,工艺步骤如下:准备铁水、废钢、渣料,控制铁水温度为1280‑1330℃,铁水中硅含量为0.2‑0.35%;对铁水进行扒渣;倾斜转炉,加入废钢预热后加入铁水,摇正炉体,降枪吹入氧气,同时加入一半渣料,控制枪位:1.2m,氧压0.8Mpa,流量16500m³/h;3‑5分钟后根据炉内火焰大小采取少量多批次的加料方式加入余下渣料;压枪拉碳,11‑12分钟炉内火焰变弱时,将枪位压低至1.0m,控制氧压和流量不变,持续40秒后炉内火焰微弱,提枪并停止吹入氧气;倒炉,取样,测温,测C含量,测Mn含量,并确定是否补吹;出钢;通过稳定铁水条件,优化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实现转炉炼钢过程中保碳保锰,从而减少冶炼后期的硅锰合金添加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转炉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碳保锰转炉炼钢工艺。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中锰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及早造渣所需的条件并对出钢前终点钢水氧化度起调节作用,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终点Mn含量都随着终点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铁水中的锰在高炉里还原、然后在转炉里氧化导致锰原料及锰本身不断损失,现有的转炉炼钢中终点C含量为0.04-0.06%,锰含量为0.1-0.25%,因此,在冶炼后期需加入大量的硅锰合金对锰进行补充,若能在转炉冶炼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留住铁水中的锰,则可减少后期的硅锰合金添加量,节约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碳保锰转炉炼钢工艺,通过优化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实现转炉炼钢过程中保碳保锰,从而减少冶炼后期的硅锰合金添加量,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碳保锰转炉炼钢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铁水、废钢、渣料,控制铁水温度为1280-1330℃,铁水中硅含量为0.2-0.35%,废钢添加量随铁水中硅含量增大而增大,通过降低铁水中硅含量的波动,稳定废钢及渣料的添加量,降低终点C含量控制的不确定性;
步骤二:在铁水加入转炉前对铁水进行扒渣,通过扒渣机对铁水进行扒渣处理,滤除铁水中漂浮的金属氧化物,稳定铁水条件,保证铁水带渣量不影响转炉吹炼过程;
步骤三:倾斜转炉,加入废钢,废钢预热后加入铁水,摇正炉体,降枪吹入氧气,同时加入一半渣料,控制枪位:1.2m,氧压0.8Mpa,流量16500m³/h,采用恒枪位、定氧压、定流量的操作方式,避免喷溅和返干,减少热量损失,稳定终点的C含量和温度;
步骤四: 3-5分钟后根据炉内火焰大小采取少量多批次的加料方式加入余下渣料;3-5分钟后炉内第一批渣料融化,继续采用恒枪位、定氧压、定流量的方式吹入氧气,并采取少量多批次的方式加入余下渣料;
步骤五:压枪拉碳,11-12分钟炉内火焰变弱时,将枪位压低至1.0m,控制氧压和流量不变,持续40秒后炉内火焰微弱,提枪并停止吹入氧气;
步骤六:倒炉,取样,测温,测C含量,测Mn含量,并确定是否补吹,测量终点C含量,Mn含量及出钢温度,根据终点C含量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压枪补吹氧气或出钢;
步骤七:出钢,将钢水和硅锰合金加入钢包中,并吹入氩气搅拌,自钢包底部吹入氩气进行搅拌,使硅锰合金融于钢水中并混合均匀,测量钢水温度,确定是否需加入废钢进行调温。
优选的,步骤一中铁水的重量百分比为83%-86%,废钢的重量百分比为14%-17%。
优选的,步骤三和步骤四中控制氧气吹入总量为52-54.5m³/t,降低吹炼过程中吹入氧气总量的波动,确保终点C含量和终点Mn含量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