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9758.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王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15/02;C09D109/02;C09D181/04;C09D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梁文惠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包括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和经过抗氧化改性的铁氧体吸波剂。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环氧橡胶吸波涂料的低频吸收频带更宽、吸波性能更稳定、耐温效果更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波涂料又称微波吸收涂料或雷达波吸收涂料,是用涂覆层形式覆盖在目标上实现雷达隐身的一种功能材料,能将入射的雷达波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或通过谐振效应使之消除或减弱,达到有效吸收或衰减的目的。吸波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抗电磁干扰和隐身技术等领域。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吸波效果,吸波材料需要同时具备优异的电磁阻抗匹配特性和电磁损耗性能。
铁氧体材料是目前研究较多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类吸波材料。铁氧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及电磁损耗特性,使其易于吸收电磁波并快速将电磁波损耗。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雷达吸波材料领域。但由于铁氧体材料的抗氧化能力和分散性较差,又导致以铁氧体材料为主的涂层难以满足高性能的雷达波吸收材料。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吸收剂都将与其他基体材料复合,制备成吸波材料。基体材料的选择应着眼于尽量减少对吸波材料中吸收剂的影响,充分发挥吸收剂的性能,并且应综合考虑吸波复合材料的结构要求、附着力、抗磨损性、耐老化性能、耐冲刷性能等因素。环氧树脂具有高强度和优良的粘接性能,可用作基体涂料、电绝缘材料、增强材料和胶粘剂等,但环氧树脂吸波涂料在长期使用中发现,存在环氧涂层脆性大,耐温差,易老化,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差、耐温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氧橡胶吸波涂料,该环氧橡胶吸波涂料包括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和经过抗氧化改性的铁氧体吸波剂。
进一步地,经过抗氧化改性的铁氧体吸波剂为表面包覆有偶联剂的铁氧体吸波剂,优选偶联剂与铁氧体吸波剂的质量比为0.05~0.1:1;优选铁氧体吸波剂选自磁铅石型铁氧体,更优选地,磁铅石型铁氧体选自M型铁氧体、Z型铁氧体和W型铁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偶联剂选自硅烷偶联剂,更优选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为混合有液态橡胶的环氧树脂,优选环氧树脂选自EP815、EP828、EP827和EP834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液态橡胶选自氯化橡胶、丁腈橡胶、或聚硫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环氧橡胶吸波涂料中包括10~20份液态橡胶、60~80份环氧树脂与10~75份经过抗氧化改性的铁氧体吸波剂。
进一步地,环氧橡胶吸波涂料还包括稀释剂,稀释剂选自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戊酯、醋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按重量份计,稀释剂为12~18份;优选地,环氧橡胶吸波涂料还包括分散剂和消泡剂;更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分散剂为3~5份,消泡剂为3~5份。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环氧橡胶吸波涂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进行稀释处理,得到稀释树脂;将稀释树脂与经过抗氧化改性的铁氧体吸波剂混合,得到环氧橡胶吸波涂料。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步骤,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的步骤包括:将液态橡胶与环氧树脂混合搅拌,得到经过增韧改性的环氧树脂;优选地,按重量份计,液态橡胶为10~20份,环氧树脂为60~80份;优选环氧树脂选自EP815、EP828、EP827和EP834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液态橡胶选自氯化橡胶、丁腈橡胶和聚硫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9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细沉淀硫酸钡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业务管理方法以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