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L-异亮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3910.2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苏海霞;朱程军;邢盼盼;王炯;李敬;皮莉;左江;黄治华;鲁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4;C12N15/77;C12P13/06;C12R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黄益澍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亮氨酸 基因工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L‑异亮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基因工程菌,其在出发菌株基因组中敲除了编码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的ddh基因,所述dd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插入了编码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操纵子,所述lysC操纵子含lysC突变基因、其5’端的启动子和3’端的终止子,其中所述lysC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且所述出发菌株为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609的C.glutamicum H5 ΔargG ΔalaT::ilvC。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基因工程菌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基因工程菌L‑异亮氨酸的产量增加了5%,代谢支路的副产物赖氨酸的合成减弱了45.24%,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产L-异亮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L-异亮氨酸(L-isoleucine,ILE),化学名为“β-甲基-α-氨基戊酸”,分子式:C6H13NO2,相对分子质量:131.17,是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同时又与L-缬氨酸和L-亮氨酸统称为“分支链氨基酸”(BCAAs)。L-异亮氨酸是人体激素、蛋白质合成和能量生成的原料,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在磷脂双层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相互作用中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L-异亮氨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传统的L-异亮氨酸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提取法是水解蛋白质从混合氨基酸中分离纯化L-异亮氨酸,由于原料来源有限、提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目前工业生产中已不采用提取法生产L-异亮氨酸。化学合成法是利用丙二酸二乙酯、异戊酸等合成异亮氨酸,但此方法得到的是四种旋光异构体,消旋拆分反应过程复杂,导致生产成本昂贵,限制了该方法的工业应用。目前,工业生产异亮氨酸主要是发酵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生物合成并过量积累L-异亮氨酸,具有原料成本低、易于控制等优点。国际上,日本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占有垄断地位,主要厂家有味之素、协和发酵和田边制药等,大罐菌株产酸能力达30~35g/L,糖酸转化率为20-25%,并可达60-70%的提取率,合计年产量400-500吨。国内厂家主要有梅花集团、阜丰集团、无锡晶海氨基酸公司等,产酸水平及产品质量离日本企业还有一定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3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