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酞菁锌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4730.6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0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罗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酞菁锌 液体计量泵 邻苯二腈 液体流量 原料储罐 溶剂 储罐 料液 锌盐 制备 装入 微通道反应器 二水醋酸锌 打浆 析出 混合接头 减压抽滤 玛瑙碾钵 体积流量 微波系统 压力系统 冰盐浴 料液泵 摩尔比 收集罐 烘干 放入 淋洗 滤饼 投料 温控 析晶 停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酞菁锌的制备方法,依次包含以下步骤:先将邻苯二腈溶于溶剂中,装入原料储罐1中待用,再将锌盐放入玛瑙碾钵,碾细,取一定量的锌盐溶于溶剂,装入原料储罐2中,开启温控和压力系统,设置反应温度和压力,开启微波系统,根据邻苯二腈与二水醋酸锌的摩尔比,计算投料的体积流量,设置液体计量泵1和液体计量泵2的流量,同时开启连接液体流量泵1和液体流量泵2,分别将储罐1和储罐2的溶液于Y型混合接头处混合后,进入微通道反应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反应,料液收集于收集罐中,将收集罐中的料液泵入结晶罐中,液降低至室温后,加入1:1体积的水,打浆,有大量固体析出。再将料液用冰盐浴降温至‑5~0℃,搅拌析晶5小时。减压抽滤,滤饼用水淋洗,烘干得产物酞菁锌。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和金属配位化合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酞菁锌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酞菁是一类含氮大环化合物。酞菁环是一个包含18个π电子的大环共轭体系,具有十分均匀的电子密度,这使得其分子中的4个苯环难以变形,所有C—N键的长度近似相等,所以酞菁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它耐热、耐光、耐水,且耐酸、碱及多种有机溶剂的侵蚀;并且酞菁环内有空穴,空穴半径为0.135nm,可容纳钴、铁、铜、镍和锌等许多金属和过渡金属元素,形成酞菁金属化合物。钛菁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式见(1),酞菁金属化合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新材料、新催化剂方面。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光、声、电、磁性能,而且对某些反应还是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目前,单核酞菁金属的合成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夏雪伟等(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1(1):131-134.)报道了酞菁钴(Ⅱ)的制备方法:以α-氯代萘为溶剂,将苯酐、尿素研细混匀,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钴粉末、无水硫酸钠、氯化铵和钼酸铵后继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处理可得到粗产物。用盐酸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乙醇、丙酮和氯仿处理粗产物,得到较纯净的产物,收率可达94%。采用该方法可以较高收率得到较为纯净的酞菁钴,但操作较为繁琐。
目前常用的合成酞菁铁(Ⅱ)的方法为:将氢氧化亚铁加入到三氯苯(含10%喹啉)中,加热,加人邻苯二腈,在217℃下反应。反应后经过滤等提纯过程可得到酞菁铁(Ⅱ),收率为73%。若在反应中加入少量钼酸铵,收率可达89%。酞菁铁与氯化亚砜反应可得到二氯代酞菁铁。
王灶生等(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0):480-481.)报道了一种较为简易的酞菁铁合成方法:将一定量的氯化铁和邻苯二腈混合后在 200~210℃下加热回流,在固相变为深绿色液相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提纯反应物,可得到较为纯净的酞菁铁。之后,李吉青等(济南大学学报,2009,23(2):159-161.)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进行氯化铁和邻苯二腈的反应,合成出了酞菁铁,避免了其他有机溶剂为液相时的有毒、易挥发等缺点,而且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活性不降低。
酞菁镍的合成原理和合成路线与酞菁钴、酞菁铁相同。詹红兵等 (硅酸盐学报,2002,30(4):496-499.)采用原位化学合成的新方法,以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在SiO2干凝胶基质中经过一定温度下的热处理制备了酞菁镍。通过表征发现,所合成的产品中仅有酞菁镍单体存在,说明利用该方法可合成出性能优良的无机基掺杂的酞菁金属化合物。
Uchida等(ARKIVOC,2005,11:17-23.)报道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合成酞菁铜的方法:以酞酰胺或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在六甲基二硅胺烷的存在下进行加热,然后加人三氟甲磺酸铜和二甲基甲酰胺,可在较低温度下得到收率71%的酞菁铜(Ⅱ)。之后,Li等(Inorg.Chem., 2008,47(4):1255-1257.)通过水合法合成了酞菁铜,该法既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开发了一种合成纳米结构的单晶酞菁铜的新思路,这对于其他纳米结构有机物的低污染合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4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