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9314.5 | 申请日: | 201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4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7/12;B32B9/04;B32B37/12;B32B37/10;B32B37/00;B32B38/16;D06M15/333;D06M15/564;D06M13/513;C09J163/00;C09J171/1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7 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乡世***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布 碳纤维基 高强度碳纤维 复合布 浸润液 多层 丝束 浸润 铜丝 硅烷偶联剂 聚氨酯乳液 重量百分比 重量份数比 经纬交织 聚乙烯醇 耐磨性能 碳纤维丝 压合成型 丙三醇 抗氧剂 水混合 粘接剂 烘干 丙酮 单层 烫平 涂覆 压覆 制备 编织 | ||
1.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包括多层碳纤维布,多层碳纤维布之间涂覆一层粘接剂,再通过压覆设备压合成型;
碳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
(1)将碳纤维丝和铜丝按4:1的重量份数比混织成丝束;
(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丝束经纬交织的编织成碳纤维基布;
(3)将碳纤维基布浸润在浸润液中,浸润液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3%的丙酮、0.5-2%的抗氧剂168、0.2-0.8%的硅烷偶联剂hk550、5-12%的聚乙烯醇、8-16%的聚氨酯乳液、3-8%的丙三醇和余量的水混合而成;
(4)浸润完成后,对碳纤维基布进行烘干和烫平后、即可得到单层的碳纤维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浸润液的温度为45-50℃,浸润时间为30-6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粘接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45-56份水性环氧树脂、5-16份苯氧树脂、2-5份抗氧剂1010、6-12份二氧化钛、4-10份氧化钙、12-18份丙酮和3-9份硅酸钠混合制备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压覆设备包括第一送料辊和第一收料辊;
第一送料辊和第一收料辊平行设置,第一收料辊设置在第一送料辊的前方,第一送料辊上卷设位于底层的碳纤维布,位于底层的碳纤维布收卷与第一收料辊上;
第一送料辊和第二送料辊之间设有多组第二送料组件,第二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送料辊、第一换向辊和第二换向辊;
第二送料辊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送料辊的上方、第二送料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送料辊的前方,第一换向辊再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送料辊的下方、第一换向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送料辊的后方,第三换向辊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换向辊的下方、第三换向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换向辊的前方;
第二送料辊用于卷设待压合的碳纤维布,待压合的碳纤维布向后延伸的经过第一换向辊换向后,再向前延伸的被第二换向辊初步压设在下方的碳纤维布上;
在相邻的两个第二送料组件中,位于前方的第二送料辊上的待压合的碳纤维布、压覆在位于后方的第二送料辊的待压合的碳纤维布的上方;
每个第二送料组件的后方设有一个涂胶机构,每个第二送料组件的后方设有一个压合机构,涂胶机构用于对相应的第二送料组件下方的碳纤维布涂覆一层粘接剂,压合机构用于将相应的第二送料组件上的碳纤维布压合在下方涂胶后的碳纤维布上;
多层碳纤维布经过压合后,由第一收料辊加以收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第一收料辊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转动,实现对多层碳纤维布进行收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涂胶机构包括涂胶管道和涂胶垫板,涂胶管道相对设置的两个外壁上分别设有刮胶板和导胶板,刮胶板位于第一收料辊一侧、导胶板设置在第一送料辊一侧;
刮胶板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涂胶管道上,刮胶板自第一送料辊向第一收料辊倾斜向下设置;
导胶板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支架固定在涂胶管道上,导胶板自第一送料辊向第一收料辊倾斜向下的设置在涂胶管道的下方,导胶板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弹簧加以固定;
涂胶管道设置在碳纤维布的上方,涂胶垫板垫设在碳纤维布的下方,涂胶管道用于将粘接剂均匀的涂覆在对应的碳纤维布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涂胶垫板中设有电加热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其特征为,压合机构包括上压合组件和下压合垫板;
上压合组件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自后向前依次设置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支架上,第二压辊的最底部与碳纤维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压辊的最底部与碳纤维布之间的距离;
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间还设有一个出风管,出风管用于通入温度为30-40℃的热风;
上压合组件设置在碳纤维布的上方,下压合垫板垫设在碳纤维布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93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