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9314.5 | 申请日: | 201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4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7/12;B32B9/04;B32B37/12;B32B37/10;B32B37/00;B32B38/16;D06M15/333;D06M15/564;D06M13/513;C09J163/00;C09J171/1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7 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乡世***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布 碳纤维基 高强度碳纤维 复合布 浸润液 多层 丝束 浸润 铜丝 硅烷偶联剂 聚氨酯乳液 重量百分比 重量份数比 经纬交织 聚乙烯醇 耐磨性能 碳纤维丝 压合成型 丙三醇 抗氧剂 水混合 粘接剂 烘干 丙酮 单层 烫平 涂覆 压覆 制备 编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包括多层碳纤维布,多层碳纤维布之间涂覆一层粘接剂,再通过压覆设备压合成型;碳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1)将碳纤维丝和铜丝按4:1的重量份数比混织成丝束;(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丝束经纬交织的编织成碳纤维基布;(3)将碳纤维基布浸润在浸润液中,浸润液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3%的丙酮、0.5‑2%的抗氧剂168、0.2‑0.8%的硅烷偶联剂hk550、5‑12%的聚乙烯醇、8‑16%的聚氨酯乳液、3‑8%的丙三醇和余量的水混合而成;(4)浸润完成后,对碳纤维基布进行烘干和烫平后、即可得到单层的碳纤维布;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强度,提高了耐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布,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
背景技术
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布、碳纤维片材等,由于具有高强高效,重量轻、厚度薄、耐高温以及良好的导热性等优点。
碳纤维布在土木建筑、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抗震、修复、加固及补强方面应用得到大力的推广、发展迅速,目前所使用的碳纤维布一般均为单层结构,碳纤维布两侧边缘受力易分散变形,致使其加固效果有限,同时碳纤维布外侧表面耐磨效果差,易损坏。
因此,为了增加碳纤维布的强度和耐磨效果,通常会将多层碳纤维布叠加压覆成一种复合式结构的碳纤维布;目前,尚无专门的设备可用于将多层碳纤维布压合成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大幅提高了强度,提高了耐磨性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度碳纤维复合布,包括多层碳纤维布,多层碳纤维布之间涂覆一层粘接剂,再通过压覆设备压合成型;
碳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
(1)将碳纤维丝和铜丝按4:1的重量份数比混织成丝束;
(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丝束经纬交织的编织成碳纤维基布;
(3)将碳纤维基布浸润在浸润液中,浸润液按重量百分比计由:1-3%的丙酮、0.5-2%的抗氧剂168、0.2-0.8%的硅烷偶联剂hk550、5-12%的聚乙烯醇、8-16%的聚氨酯乳液、3-8%的丙三醇和余量的水混合而成;
(4)浸润完成后,对碳纤维基布进行烘干和烫平后、即可得到单层的碳纤维布。
进一步的,浸润液的温度为45-50℃,浸润时间为30-60min。
进一步的,粘接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45-56份水性环氧树脂、5-16份苯氧树脂、2-5份抗氧剂1010、6-12份二氧化钛、4-10份氧化钙、12-18份丙酮和3-9份硅酸钠混合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压覆设备包括第一送料辊和第一收料辊;
第一送料辊和第一收料辊平行设置,第一收料辊设置在第一送料辊的前方,第一送料辊上卷设位于底层的碳纤维布,位于底层的碳纤维布收卷与第一收料辊上;
第一送料辊和第二送料辊之间设有多组第二送料组件,第二送料组件包括第二送料辊、第一换向辊和第二换向辊;
第二送料辊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送料辊的上方、第二送料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送料辊的前方,第一换向辊再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送料辊的下方、第一换向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送料辊的后方,第三换向辊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换向辊的下方、第三换向辊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换向辊的前方;
第二送料辊用于卷设待压合的碳纤维布,待压合的碳纤维布向后延伸的经过第一换向辊换向后,再向前延伸的被第二换向辊初步压设在下方的碳纤维布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93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