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3520.9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0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丁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V40/12;G06V40/13;G06V10/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胡业勤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模组 显示 驱动 芯片 移动 终端 |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和移动终端,属于移动终端领域。所述屏下指纹模组包括:包括显示屏、显示驱动芯片以及指纹识别组件;显示屏与显示驱动芯片电性连接,显示驱动芯片设置于显示屏的下方;指纹识别组件设置于显示驱动芯片的下方;显示驱动芯片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指纹识别组件被配置为接收到依次通过显示屏和第一开孔的光线后进行指纹识别。本公开通过在显示驱动芯片上设置第一开孔,在第一开孔的下方设置指纹识别组件,由于显示驱动芯片在沿移动终端的长的方向上靠近移动终端的底部,因此设置于显示驱动芯片下的指纹识别组件靠近移动终端的底部,使移动终端能够设置体积较大的高容量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解锁、移动支付等业务中。移动终端可通过设置于其中的指纹识别组件实现指纹识别,指纹识别组件按照原理可分为光学指纹识别组件、电容指纹识别组件以及压力指纹识别组件等。
屏下指纹是将指纹识别组件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下方的技术,通常可通过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下方设置光学指纹识别组件以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用户触控终端的显示屏后,显示屏中产生的光线会照射用户指纹纹理,并反射至位于显示屏下方的指纹识别组件上实现对用户指纹的识别。
通常,显示屏下方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显示屏和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为了使指纹识别组件能够采集照射指纹纹理的光线,需要在柔性电路板上开孔以便光线能够穿过该开孔照射至指纹识别组件上,因此,指纹识别组件通常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开孔下方。
由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开孔距离移动终端的底部较远,因此需要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开孔下方的指纹识别组件距离移动终端的底部较远,占据了移动终端较多的内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显示驱动芯片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设置有屏下指纹模组的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较低,续航能力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指纹模组包括显示屏、显示驱动芯片以及指纹识别组件;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的下方;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上设置有第一开孔;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依次通过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第一开孔的光线后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屏下指纹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屏、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采用膜上芯片COF封装方式电性连接;
所述柔性电路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孔;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依次通过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的光线后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遮光层,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和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遮光层的下方;
所述遮光层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开孔;
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依次通过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的光线后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3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