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3876.2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9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三味香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张洁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香膏 绿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冷凝香制作工艺技术领域,能够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以及留香时间短的问题。该茶香膏的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茶香膏将茶与香有效融合,在使传统香文化商业落地的基础上,可积极拓传统茶叶行业的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凝香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文化是文化之翘楚,渗透于其他文化之中。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围绕各种香品制作、加工、调配与利用而逐渐形成的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美学、价值观念的一系列方法、习惯与制度,是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中国香文化的生产制作工艺分属于两大流派,一支为目前流行的熏燃香制作工艺,一支为冷凝香制作工艺,以古法香膏最具代表。
中国香文化中的冷凝香一派,发端于道教丹鼎派的炼丹术,《抱朴子内篇·金丹》云:“以金液为威喜巨胜之法,取金液及水银一味合煮之,三十日,出,以黄土瓯盛,以六一泥封,置猛火炊之,六十时,皆化为丹,服如小豆大便仙。”此道家草药炼制方法为技术雏形,被后世看作香膏制作之源头。同时代《茶经》以冲服为目的的茶膏出现:“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目前,随着国内香文化和茶文化的兴起,如何在承道家草药炼制技艺的基础上,将古法香膏、茶膏加以融合制备出茶香膏产品,使其在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可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将是本领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茶香膏、绿茶香膏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自然材料浸提香韵还原、增香以及留香时间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所述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茶香膏,其配方主要以天然绿茶茶叶为有效成分,通过蒸酒、采鲜、杀青、配伍、一浸、二浸、三浸、控水、渗油、熬炼、去杂、冷凝、窖香十三步法制备得到。
作为优选,所述绿茶香膏的配方中还配伍有香材、草药、鲜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茶香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古法烧锅酿造高粱酒,并将高粱酒的度数提高到90度以上;
步骤二:按香方配比各材料后,利用高粱酒进行一次浸提,浸提8-12天;
步骤三:取出一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利用高粱酒进行二次浸提,浸取6-8天;
步骤四:取出二次浸提中的已浸材料,添加新材料进行三次浸提,浸取6-8天,得到饱和液;
步骤五:将饱和液充分沉淀,控水并去除杂质;
步骤六:将去除杂质后的饱和液按一定比例与植物油混合;
步骤七:将混合后的体系隔水于50-60℃熬炼,将饱和液中的高粱酒挥发完全,并将芳香类成分转移到植物油中,形成稳定的香脂;
步骤八:将所得香脂充分沉淀,并去除杂质;
步骤九:将蜂蜡以1/5-1/4比例加入到去除杂质后的香脂中,于50-60℃下低温融合,初步得到香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三味香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三味香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3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硒果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茶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