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4230.6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9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聂宇威;孙晓光;谢迎锋;刘晓冬;赵鹏;宋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陆军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系统 检测 消息 时效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每条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均会设置消息序列号,计算所述消息总延迟时间和所述消息在对方设备内消耗的时间,依据所述总延迟时间和所述消息在对方设备内消耗的时间差值得出所述消息的延迟时间,依据所述消息延迟时间判断所述消息的剩余有效时间。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快速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有效性判断,准确计算出每条消息的剩余有效时间,精确判断消息的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各子系统设备之间通信存在延时,各子系统设备在收到其它子系统设备发送的消息后,应首先判断消息延时是否超过CBTC系统分配的最大延时容忍限值,依据消息延时取值决定该消息是否可以被使用。
在现有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目前采用消息发送方时间戳和消息接收方运行周期两种方式计算消息延时。
依据消息发送方时间戳计算消息有效性的工作原理是:消息接收方首次收到消息发送方消息时,发送方时间戳合法则记录该时间戳,并将该时间戳作为下一次收到的时间戳校验的基准。消息接收方每次收到有效且合理的时间戳后,更新作为基准的时间戳。消息接收方依据基准时间戳计算出下一次收到消息的时间戳的合理范围,作为判断下一次收到消息的时间戳的判断依据。
依据消息接收方运行周期计算消息有效性的工作原理是:消息接收方收到接收方发送的消息,判断该消息有效且合理,并记录时间戳后,每周期均应判断该消息的时效性。方法是以最后一个有效且合理的时间戳为基准,叠加消息接收方运行周期计算该消息的存在时间,当该消息的存在时间未超过系统设定的限值,则该消息的时效性有效,当该消息的存在时间超过了系统设定的限值,则该消息的时效性失效。
但是采用消息发送方时间戳的方式计算消息延时,可以近似计算出当前收到的最新消息与之前收到的最后一包有效消息之间的延时,并无法准确计算出当前消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并且采用消息接收方运行周期的方式计算消息延时,可以在收到一包有效消息之后未收到更新的消息之前,只能近似计算出收到最后一包有效消息的时效性,并无法准确计算出该消息的时效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计算消息时效性的方案,用以克服上述方案的缺陷和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中检测消息时效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每条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均会设置消息序列号,每条发送的消息包括本方消息序列号、对方消息序列号、收到上一条消息时本方序列号;
依据消息中包含的所述对方消息序列号、本方对接收到消息时设置的消息序列号和本方通信周期得出总延迟时间;
依据所述消息中包含的所述本方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收到上一条消息时本方序列号与对方通信周期得出所述消息在对方设备内消耗的时间;
依据所述总延迟时间和所述消息在对方设备内消耗的时间得出所述消息的延迟时间;
依据所述消息延迟时间计算所述消息的剩余有效时间,判断所述消息的时效性。
进一步地,所述消息序列号的设置依据所述消息发送方和所述消息接收方的通信周期进行设置,所述消息序列号按照所述通信周期的递增而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消息总延迟时间为:本方对接收到消息时设置的消息序列号与消息中包含的所述对方消息序列号之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与本方通信周期的乘积即为所述总延迟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消息延迟时间为所述消息总延迟时间与所述消息在对方设备内消耗时间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