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0137.6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威;王怀起;张野;周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丹;吴鹏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控制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1)的控制方法和相应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1)具有进气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系统(4)、以及用于可变地调整进气正时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3),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发动机(1)的运行参数来确定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确定可变气门正时系统(3)的调节状态;利用由可变气门正时系统(3)的调节引起的进气门正时的变化对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进行校正以得出经校正的燃料喷射相位,用于使进气门开启与燃料喷射在时间上完全不重合;利用所述经校正的燃料喷射相位进行燃料喷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气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系统、以及用于可变地调整进气正时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进气道多点喷射(MPI)发动机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稳定。但是随着国家第六阶段排放法规的出台,给这种传统技术方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具体在于如何降低气体排放物和颗粒排放物,以满足国六法规的要求。按照传统的设计理念,燃料喷射器在设计流量时要考虑发动机最大油耗点的性能要求,同时考虑高负荷、高转速时对排气系统加浓保护的要求,但对于所允许的燃料喷射器最大允许开启角度(即燃料喷射器流量)没有具体的要求。
然而,燃料喷射器流量这个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流量设计小了,发动机的性能就无法得到保障,无法达到设计的功率。在高转速、高负荷区间还可能无法满足用于保护排气系统的供油量,从而造成排气系统温度过高,烧毁催化器等危险。如果流量设计大了,则会增加喷油器的最小喷油量,对炭罐脱附速度和适用工况产生影响,在极限情况下,可能无法在发动机怠速工况进行炭罐脱附。
国六排放法规对气体排放物和颗粒物(PN)排放的严格要求,对燃料喷射器的流量设计也变相的提出了新的需求,那就是尽量避开进气门喷射。在进气道多点喷射发动机中,燃油被喷射到进气道内并在进气道内进行预混合,当进气门开启的时候被吸入气缸进行进一步混合。如果在进气门开启的情况下实施喷射,就会影响到燃油在进气道内预混合的时间和效果,进而影响气缸内的燃油混合效果。这会影响燃烧后的排放产物,比如,开进气门喷射会造成碳氢化合物(HC)和颗粒物排放的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具有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进气道喷射(MPI)发动机,进一步改进燃料喷射相位的精度,以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排放。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气门、用于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系统、以及用于可变地调整进气正时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参数来确定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确定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调节状态,利用由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调节引起的进气门正时的变化对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进行校正以得出经校正的燃料喷射相位,用于使进气门开启与燃料喷射在时间上完全不重合;利用所述经校正的燃料喷射相位进行燃料喷射。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燃料喷射相位的计算中考虑到了由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引起的进气门正时的变化,所以能够更为精确地确定燃料喷射相位,尤其是避免了在进气门开启的情况下实施喷射的情况。由此,本发明能够在兼顾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排放。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由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引起的进气门正时的偏移量对燃料喷射相位进行校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单地在燃料喷射相位的计算中考虑到进气门正时的偏移量,从而以极低的计算成本实现精确的燃料喷射相位控制。
优选地,使与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对应的曲轴转角减去与所述进气门正时偏移量对应的曲轴转角,以便得出与经校正的燃料喷射相位对应的曲轴转角。
优选地,燃料喷射系统执行进气道内多点燃料喷射。
优选地,预估的燃料喷射相位的确定不考虑由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引起的进气门正时的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0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