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1191.2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器 夹块 静脉输液器 螺杆 静脉穿刺器 螺纹孔 输液袋 输液瓶 输液器 底块 拉扯 瓶颈 半圆形凹槽 半圆形槽 内部螺纹 向下运动 旋转圆板 前端面 上端面 松开 插接 拆下 底端 卡槽 卡扣 脱管 圆板 翻身 贯通 | ||
1.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包括底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1)的前端面开设有与静脉穿刺器(19)相对应的卡槽(2),卡槽(2)的底部两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的内部螺纹插接有螺杆(4)的顶端,螺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板(3)的上端面;
所述底块(1)的右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底块(1)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第一安装槽(7)的内部通过连接轴(5)安装有第一夹块(9),第二安装槽(8)的内部通过连接轴(5)安装有第二夹块(10),连接轴(5)的两端贯穿底块(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且连接轴(5)的两端端头处均螺纹套接有限位螺帽(6),第一安装槽(7)和第二安装槽(8)的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槽(16),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的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弹簧槽(16)一一对应的第二弹簧槽(17),第一弹簧槽(16)与第二弹簧槽(17)之间安装有弹簧(18);
所述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的外表面底部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滑垫(12),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的对应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1),半圆形凹槽(11)的内壁开设有与瓶颈(13)相对应的半圆形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3)为输液瓶瓶颈或输液袋瓶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与圆板(3)一体成型,且圆板(3)的侧壁开设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12)为一种医用硅胶材料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穿刺器(19)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静脉输液管(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1)的底壁通过螺丝安装有L型支杆(21),L型支杆(21)的前端开设有与静脉输液管(21)相对应的管槽(27),管槽(27)的右侧壁安装有按钮(31),管槽(27)的内部右侧壁镶嵌有光源(30),管槽(27)的内部左侧壁镶嵌有与光源(30)配合使用的光电传感器(29),光电传感器(29)的一侧镶嵌有微控制器(28),光电传感器(2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28)的输入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杆(21)的左侧壁镶嵌有报警器(26),报警器(2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28)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器(26)包括LED闪光灯和语音提示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杆(21)的左侧壁开设有电池槽(22),电池槽(22)上卡扣有密封盖(23),电池槽(22)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为报警器(26)、微控制器(28)、光电传感器(29)和光源(30)供电的纽扣电池(2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28)型号为AT89S51。
10.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静脉输液器上的静脉穿刺器(19)卡在卡槽(2)内;
步骤二:旋转圆板(3)使螺杆(4)向上运动,使螺杆(4)的顶端向上挤压静脉穿刺器(19)的底壁,使静脉穿刺器(19)固定卡在卡槽(2)内;
步骤三:用手向下按压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上的防滑垫(12)处,使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张开;
步骤四:将静脉穿刺器(19)的顶端刺入输液瓶或输液袋的瓶塞内,然后松开第一夹块(9)和第二夹块(10),使半圆形凹槽(11)卡扣在瓶颈(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11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