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1191.2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器 夹块 静脉输液器 螺杆 静脉穿刺器 螺纹孔 输液袋 输液瓶 输液器 底块 拉扯 瓶颈 半圆形凹槽 半圆形槽 内部螺纹 向下运动 旋转圆板 前端面 上端面 松开 插接 拆下 底端 卡槽 卡扣 脱管 圆板 翻身 贯通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由于翻身等原因,或是有时轻微外力拉扯,输液器容易出现脱落及如何在输液器与输液袋或输液瓶之间加一个固定器,防止外力拉扯脱管,且能够让这个固定器重复使用的问题,包括底块,所述底块的前端面开设有与静脉穿刺器相对应的卡槽,卡槽的底部两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插接有螺杆的顶端,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板的上端面,通过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内部开设的半圆形槽固定输液瓶或输液袋的瓶颈,然后松开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使半圆形凹槽卡扣在瓶颈上,可有效防止静脉输液器脱落;旋转圆板,使螺杆向下运动,将静脉穿刺器拆下,方便下次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夜间患者输液时,由于翻身等原因,或是有时轻微外力拉扯,输液器容易出现脱落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在输液器与输液袋或输液瓶之间加一个固定器,防止外力拉扯脱管;
(2)如何能够让这个固定器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包括底块,所述底块的前端面开设有与静脉穿刺器相对应的卡槽,卡槽的底部两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插接有螺杆的顶端,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板的上端面;
所述底块的右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底块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安装有第一夹块,第二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安装有第二夹块,连接轴的两端贯穿底块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且连接轴的两端端头处均螺纹套接有限位螺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槽,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弹簧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弹簧槽,第一弹簧槽与第二弹簧槽之间安装有弹簧;
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外表面底部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滑垫,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对应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瓶颈相对应的半圆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瓶颈为输液瓶瓶颈或输液袋瓶颈。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与圆板一体成型,且圆板的侧壁开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为一种医用硅胶材料的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静脉穿刺器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静脉输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底块的底壁通过螺丝安装有L型支杆,L型支杆的前端开设有与静脉输液管相对应的管槽,管槽的右侧壁安装有按钮,管槽的内部右侧壁镶嵌有光源,管槽的内部左侧壁镶嵌有与光源配合使用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一侧镶嵌有微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L型支杆的左侧壁镶嵌有报警器,报警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微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报警器包括LED闪光灯和语音提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L型支杆的左侧壁开设有电池槽,电池槽上卡扣有密封盖,电池槽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为报警器、微控制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供电的纽扣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器型号为AT89S51。
一种防静脉输液器脱落固定器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使用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1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