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关闭乘员舱排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3093.2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缓;刘立群;胡泽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89 | 分类号: | E05F15/689;E05F15/695;E05F1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关闭 乘员 排气 系统 | ||
一种车门关闭乘员舱排气系统,包括车门位置传感器、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以及车身控制器,玻璃升降器用于驱动车门玻璃做升降运动,并向车身控制器发送车门玻璃位置信号,车门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车门的开关情况并向车身控制器发送车门开启或关闭信号,车身控制器在收到车门开启信号时,根据车门玻璃位置信号计算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并根据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之间的差值控制车门玻璃下降至设定高度或使车门玻璃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本发明在车门开启时即控制车窗玻璃下降,使车舱内的空气在之后车门关闭时,即可通过打开的车窗玻璃排出车外,可极大地减小关门气阻,使关门轻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关闭乘员舱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均配置有压力释放阀(也称排气器),以释放车舱内的压力,增加车辆的乘坐舒适度,特别是在车辆关门、空调外循环等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及时释放车舱内的压力,将会造成需要用较大的力气关门和/或车辆内压力较大,造成车内乘客不舒适等问题。
目前汽车乘员舱的关门排气通常是通过行李箱排气阀实现,由于目前的行李箱排气阀是靠气压打开,响应速度慢,排气效果较差。并且,目前的行李舱排气阀容易受行驶路况和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行车的过程中会打开,影响NVH性能、且行李箱有进灰尘的风险。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通过行李箱排气阀即可实现车门关闭排气的车门关闭乘员舱排气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关闭乘员舱排气系统,包括车门位置传感器、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以及车身控制器,所述玻璃升降器与所述车门玻璃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车门玻璃做升降运动,且所述玻璃升降器与所述车身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发送车门玻璃位置信号,所述车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车身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感测车门的开关情况并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发送车门开启信号或车门关闭信号,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接收到车门开启信号时,根据所述车门玻璃位置信号计算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并根据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车门玻璃下降至设定高度或使所述车门玻璃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
进一步地,若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高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所述车身控制器向所述玻璃升降器发送玻璃下降信号,控制所述车门玻璃下降至设定高度;若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等于或低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所述车身控制器不向所述玻璃升降器发送玻璃下降信号,所述车门玻璃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升降器包括玻璃升降电机和玻璃升降机构,所述玻璃升降机构与所述玻璃升降电机和所述车门玻璃相连,用于在所述玻璃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车门玻璃上升或下降,所述玻璃升降电机与所述车身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车身控制器发送的玻璃上升或玻璃下降信号,并向所述车身控制器回传所述玻璃升降电机的运转情况信号,所述玻璃升降电机的运转情况信号即为所述车门玻璃位置信号,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接收的玻璃升降电机的运转情况信号计算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并根据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之间的差值向所述玻璃升降电机发送玻璃下降信号,控制车门玻璃下降至设定高度,或不向所述玻璃升降电机发送玻璃下降信号,使车门玻璃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下降信号中包括所述车身控制器根据车门玻璃当前所处的位置与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之间的差值计算的玻璃升降电机需要运转的运转参数,玻璃升降电机根据玻璃下降信号中的玻璃升降电机需要运转的运转参数控制车门玻璃下降至设定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接收到车门关闭信号时,向所述玻璃升降器发送玻璃上升信号,利用玻璃升降器将车门玻璃还原至开门前的位置或上升至车门玻璃关闭位置,所述玻璃上升信号中包括车门玻璃下降时计算出的玻璃升降电机需要运转的运转参数,或者根据设定的车门玻璃位置与车门玻璃关闭位置之间的差值计算出的玻璃升降电机本次需要运转的运转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3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