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6290.X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3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杰;刘彦杰;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F1/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式飞机 起降系统 轨道车 车组 泊车 运转 飞机 起落架系统 泊车单元 飞机结构 飞机起降 轨道车库 机场地面 机场航班 监管单元 监控飞机 实时位置 运营成本 运营管理 运转过程 碳排放 信息化 油耗 民用航空 航程 发动机 跑道 调度 运营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民用航空领域,涉及一种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由机场地面运转子系统、接泊车组子系统、跑道辅助起降子系统和飞机对接子系统组成;接泊车组子系统由接泊车单元、轨道车库单元和接泊车运营动态监管单元组成,其作用是提供飞机起降及地面运转的平台,提供接泊车调度和维护,监控飞机在地面运转中的实时位置;本发明涉及的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取消了飞机的起落架系统,极大的减轻了飞机结构重量,可以增加航程、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营成本;飞机在地面的运转过程中依靠轨道车动力,而不用开启发动机,更加节省油耗;通过轨道车控制将机场航班的运营管理高度信息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航空领域,涉及一种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民航飞机采用起落架进行起飞和降落,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系统作为结构“死重”,增加了燃油排放及民航运营成本,且飞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机场进出港时受塔台人工作业调控,越来越繁忙的航班任务给机场塔台指挥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其他的飞机起降方式包括水上漂浮降落、拦阻网降落、机械手捕获降落,其中水上漂浮降落适用于水上飞机和水陆两栖飞机,要求飞机安装突出机身的浮筒,会引起飞行阻力增加以及结构重量增加。拦阻网降落和机械手捕获降落主要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回收,不适用于民航飞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高效的民航飞机起降系统。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所述的轨道式飞机起降系统由机场地面运转子系统101、接泊车组子系统102、跑道辅助起降子系统103和飞机对接子系统104组成;
所述的机场地面运转子系统101由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和轨道路面单元202组成,其作用是为接泊车提供运转轨道,连接机场各功能区,并辅助塔台指挥人员管理飞机的进出港以及地面运转;
所述的接泊车组子系统102由接泊车单元203、轨道车库单元204和接泊车运营动态监管单元205组成,其作用是提供飞机起降及地面运转的平台,提供接泊车调度和维护,监控飞机在地面运转中的实时位置;
所述的跑道辅助起降子系统103由进近雷达单元206和辅助起降数据计算机单元207组成,其作用是捕捉降落飞机的飞行参数,解算、判断并发出指令,引导接泊车启动加速;
所述的飞机对接子系统104由机身接口单元208和飞机接泊控制单元209组成,其作用是提供机身对接接口,监控和控制飞机接泊过程。
所述的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与接泊车组子系统102、辅助起降数据计算机单元207之间通过通信电缆建立系统链路;辅助起降数据计算机单元207为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提供进港飞机飞行参数,在塔台指挥系统上显示;接泊车运营动态监管单元205为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提供机场域内所有接泊车的动态实时位置信息;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管理所有接泊车单元203的权限,控制接泊车场内运行路线以及接泊锁定权限;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的作用是监控机场域内的所有飞机位置信息。
所述的轨道路面单元202由起降轨道子单元301、滑行轨道子单元302和联络轨道子单元303组成;
轨道路面单元202的作用是为接泊车单元203提供运转轨道,并连接机场内起降跑道、滑行跑道、航站楼、停机位以及轨道车库单元204。
所述的接泊车单元203由前接泊锁止子单元304、主接泊锁止子单元305、缓冲子单元306、动力子单元307、制动子单元308、控制子单元309组成;
接泊车单元203与飞机接泊控制单元209通过数据链建立链路,自动化航班管控单元201给航班发出允许降落的指令后,将一个接泊车单元203的使用权限授予该降落航班的飞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62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