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6586.1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韩宗梡;杨一锡;禹秀亨;朴唐熙;朴容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4;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加热 通风 空调 系统 | ||
1.一种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包括:
室内空调回路,该室内空调回路被配置为:通过使经过室内空气入口或室外空气入口的流入空气利用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而向车厢供应冷却空气;以及通过使流入空气利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而向所述车厢供应暖空气或向所述车厢的外部排放暖空气;并且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与发动机冷却回路连接,以使得发动机冷却剂用作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还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分别包含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以及
第一门,该第一门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空气入口和所述室外空气入口,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二门,该第二门控制流入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蒸发器的流入空气的流量,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三排放口,与所述车厢的外部连通;第四排放口,与所述车厢的内部连通,以使得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加热的暖空气选择性地排放到所述车厢的外部或供应到所述车厢的内部;以及
第三门,该第三门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排放口和所述第四排放口,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供应通道与发动机连接,以接收所述发动机冷却剂;并且
所述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返回通道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以使得与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流入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发动机冷却剂能够返回到所述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还包括: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该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冷却废气再循环气体、通过第一分支流动通道与所述冷却剂供应通道连接,以通过所述冷却剂供应通道接收所述发动机冷却剂,
其中,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通过第二分支流动通道与所述冷却剂返回通道连接,以将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中的废气再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发动机冷却剂返回到所述发动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和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分别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该第一阀和第二阀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冷却剂的流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中,并且被配置为感测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流入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所述发动机冷却剂的温度;以及
冷却剂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中,并且被配置为泵送和供应所述发动机冷却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
其中,当所述车厢的温度高于乘客设定的目标温度时,在第一驾驶模式中执行室内空气循环、车厢的冷却和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冷却,
其中,在所述第一驾驶模式中:
所述第一门枢转至所述室外空气入口,以阻挡所述室外空气入口并打开所述室内空气入口;
根据所述车厢的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异,所述第二门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枢转;
所述第三门进行枢转以打开所述第三排放口并阻挡所述第四排放口;并且
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阻挡通向所述发动机的流动路径,并打开通向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流动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65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