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1758.4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7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许钧强;周利军;张武;陈龙;朱占东;阳高军;阳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32 | 分类号: | C08F8/32;C08F8/18;C08F212/08;C08F212/36;C08F22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40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烯丙基 酰胺 制备 聚苯乙烯 复合纳米材料 烯丙基反应 酰氯化反应 二乙烯苯 废水处理 聚电解质 生物医学 石油化工 烯丙基胺 树脂 交联 可用 微球 颜料 液晶 涂料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由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微球通过酰氯化反应,再与烯丙基胺反应而制得;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含有烯丙基反应基团,可用于树脂、颜料、涂料、液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学、聚电解质、废水处理、石油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尤其涉及到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是众多功能高分子微球的前驱体,通过进一步的大分子反应可以制备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及吸附树脂;可合成催化剂载体用于有机合成与组合化学体系;可制备用于生物大分子固定化、分离、纯化的功能高分子微球以及色谱固定相。
目前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种子聚合法等。其中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球比较大,一般在毫米数量级,不符合可见光区域光子晶体所需要的亚微米或微米级的要求;种子聚合法主要是以制备好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子制备多孔、高交联微球或者对微球进行进一步的改性功能化的一种方法。因此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成为制备单分散性最好的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的有效方法。
随着对高分子聚合物微球功能化研究的深入,将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接枝到微球表面从而制备出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独特的功能材料,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一般功能化微球的制备有2种途径:①选择含有功能基团的单体参加聚合制备微球;②制得微球后再对其进行修饰,通过特定的反应在微球上引入设计的功能基团。由于第一种含有功能基单体的制备过程复杂、制得的单体的不稳定性以及对于聚合条件不好控制,后一种方法应用更为广泛。
对于微球的功能化改性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利用苯环;二是利用特定的官能团;三是对于高交联的聚苯乙烯微球利用其残余的悬挂乙烯双键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功能化。
目前对微球表面引入的功能团有羧基、氨基、醛基、酮基、酯基、磺酸基、氯甲基、卤素、酰氯基、磺酰氯基等,赋于微球更多的新功能;但是具有可聚合反应的烯丙基胺功能微球没有报导。
由于常规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线状结构,耐溶剂性差,在接入一些特殊功能基团难于实现反应;而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微球有高度粒径均一性,具有刚性强、耐酸碱、耐溶剂、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及非特异性吸附低等特点。
发明内容
由于常规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线状结构,耐溶剂性差,引入特殊功能基团难于实现;而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微球有高度粒径均一性,具有刚性强、耐酸碱、耐溶剂、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及非特异性吸附低等特点。
本发明采用交联度为4~8%的含羧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所述的含羧基化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以苯乙烯为主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羧基化功能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或马来酸酐,通过分散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种子聚合法而制得。
本发明的制备原理为:先将含羧基化的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在惰性溶剂中充分溶胀后,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酰氯球,再与烯丙基胺反应制得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所述酰胺烯丙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其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韶关市合众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1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