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5113.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2;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歧管(10),在构成该进气歧管(10)的进气导入管(18)的下游端连接有进气腔(20),且以与所述进气导入管(18)的弯曲部(28)相邻的方式设置有谐振器(24)。该谐振器(24)的共振室(42)经由共振用通路(44)与进气腔(20)连通。另外,共振室(42)的成为其重力方向的下方的底部(46)朝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向下方倾斜,该共振室(42)形成有与进气导入管(18)的弯曲部(28)连通的连通路径(48)。并且,滞留在谐振器(24)内的冷凝水从底部(46)通过连通路径(48)流向进气导入管(18),并流入到向弯曲部(28)的下方突出的凸部(30)内。在此之后,冷凝水通过用于导入窜漏气体的气体导入管(36)被向内燃机(14)侧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内燃机的多个气缸室供给吸入空气的进气歧管(intakemanifold)。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一种结构,即,在连接于多缸内燃机的进气歧管中,能够防止滞留在内部的冷凝水向所述内燃机流入(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49823号)。在该进气歧管中,在进气腔内设置有腔室,并且在与该腔室相邻的谐振器内设置有共振室。腔室和共振室经由在进气腔室的底面开口的共振连通路径而连通。
该共振连通路径的开口位于进气腔的底面,进气导入管的开口的下缘位于比共振连通路径的开口稍靠上方的位置,并且,各分支管的开口的下缘位于比共振连通路径的开口下缘靠上方的位置。据此,在进气腔内所产生的冷凝水不会通过共振连通路径流向共振器而流入各分支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冷凝水滞留在内部而引起的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进气歧管具有腔部、进气导入部和多个分支管,其中,所述腔部沿具有多缸的内燃机的气缸列方向延伸;所述进气导入部从沿着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开始延伸,朝向腔部侧弯曲,并且其下游端连接于腔部的沿着气缸列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其上游端连接于进气阀;多个分支管相对于进气导入部的与腔部的连接部位,其上游端在沿着气缸列方向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连接于腔部,其下游端连接于内燃机,在由进气导入部、腔部和分支管划定的另一方侧的空间中设置有经由开口部与腔部连通的共振室部,并且来自内燃机的窜漏气体通过与进气导入部连通的气体导入管被向该进气导入部内供给,进气歧管的特征在于,具有连通路径,在进气歧管安装在内燃机上的状态下,所述连通路径在共振室部的重力方向的下方开口,与向腔部侧弯曲的进气导入部的弯曲部连通。
由本发明可知,在进气歧管安装在内燃机上的状态下,窜漏气体从内燃机通过气体导入管向进气导入部供给时,有时所含有的水分被冷却而变成冷凝水,流入到共振室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在共振室部的重力方向的下方开口、且与向腔部侧弯曲的进气导入部的弯曲部连通的连通路径,因此,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共振室部的下方移动,通过开口的连通路径向进气导入部的弯曲部侧排出后,通过气体导入管向内燃机侧排出。
其结果,通过从共振室部可靠地排出冷凝水,能够防止因冷凝水滞留在内部而引起的容积变化,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该容积变化引起的进气歧管的性能变化。
根据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进气歧管的整体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5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