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8462.5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侯慕毅;刘玉军;王钧效;李化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钧毅微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6 | 分类号: | D04H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熔喷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熔喷纤维的直径为200-2000纳米;所述方法是基于熔喷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送入熔喷装置,纺丝,制备得到所述熔喷纤维;
其中,所述熔喷装置包括衣架形纺丝模头、纺丝组件、气刀和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
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分配板和喷丝板;所述喷丝板形成喷丝孔,用于熔体喷出;所述喷丝板、分配板和气刀形成牵伸热气流通道,用于热气流流通;所述气刀和喷丝板形成气隙狭缝,用于加速热气流并喷出;
所述衣架形纺丝模头底部的平衡腔与纺丝组件中喷丝板形成的喷丝孔连通,所述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出口端与纺丝组件中分配板、喷丝板和气刀形成的牵伸热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气隙狭缝连通,所述牵伸热气流通道和气隙狭缝将来自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的气流高速喷出,所述气隙狭缝设置在喷丝孔一侧且与喷丝孔共用同一出口;
所述衣架形纺丝模头包括衣架形纺丝模头流道结构和进料管,所述衣架形纺丝模头流道结构包括歧管和狭缝流道;所述歧管设置在狭缝流道的上部;所述进料管与歧管连通;
其中,所述歧管为衣架形;所述歧管为卧式U形结构,所述卧式U形结构包括底端、歧管第一侧壁、歧管第二侧壁和歧管第三侧壁,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底端为半径为r的半圆结构,所述歧管第一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底端的一侧相切连接,所述歧管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歧管第三侧壁垂直连接,所述歧管第二侧壁的一端与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底端的另一侧相切连接;所述歧管第一侧壁和歧管第二侧壁平行设置,且均与水平方向平行;
所述狭缝流道包括狭缝第一侧壁和狭缝第二侧壁,所述狭缝第一侧壁和狭缝第二侧壁平行设置,即所述狭缝第一侧壁和狭缝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H处处相同且所述H也称狭缝流道的流道间隙,且所述狭缝第一侧壁与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歧管第二侧壁垂直连接,所述狭缝第二侧壁与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歧管第三侧壁共用同一平面;
所述狭缝第一侧壁和狭缝第二侧壁等高,所述狭缝第一侧壁或狭缝第二侧壁的高度记为y0-y,也称狭缝流道的长度;
所述狭缝第一侧壁和狭缝第二侧壁的顶端形成狭缝流道入口,所述狭缝流道入口的底端形成狭缝流道出口;
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底端与歧管第三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满足1.8r≤L≤3r;
所述歧管和狭缝流道沿垂直于幅宽方向具有对称结构,形成纵向对称面;
以纵向对称面为中心,在所述卧式U形结构的歧管第三侧壁上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歧管连通;
以纵向对称面为中心,在任一侧歧管中,半圆结构的半径r沿幅宽方向渐变且re≤r≤r0,其中,re为歧管末端半圆结构的半径,r0为歧管在纵向对称面上的半圆结构的半径;
以纵向对称面为中心,在任一侧狭缝流道中,所述狭缝流道的长度y0-y沿幅宽方向渐变且0≤y≤y0,其中,y0为在纵向对称面上的狭缝流道的长度,y为幅宽任意位置处狭缝流道入口相对于纵向对称面处狭缝流道入口的落差;
以纵向对称面为中心,在任一侧狭缝流道中,以纵向对称面上的点为起始点,沿幅宽方向的距离为x且满足0≤x≤B2-2re,其中,B2为幅宽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用于均匀分配流体的装置包括均分构件和稳压平衡构件;所述均分构件包括第一歧管和第一狭缝形流道;所述稳压平衡构件包括外管道、第二狭缝形流道和第二稳压腔;
所述第一歧管沿径向方向与第一狭缝形流道连通;所述均分构件置于外管道内;
所述外管道沿径向方向与第二狭缝形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歧管与第一狭缝形流道的连通处的对侧靠近第二狭缝形流道与外管道的连通处;
所述第一歧管沿轴向方向一端存在开口,另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外管道沿轴向方向两端为密封结构;所述均分构件外表面和外管道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稳压腔,所述第一稳压腔用于实现流体的第一次稳压处理;所述第二狭缝形流道与第二稳压腔连通,所述第二稳压腔用于实现流体的第二次稳压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钧毅微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钧毅微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84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无纺布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防伪无纺布及成网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