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1882.9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3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姚晏平;吕旭东;杨欢喜;杨斐;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利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6 | 分类号: | B21B3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主体 测速装置 非接触式测速仪 轧机工作辊 轧机 磨损 速度匹配 钢材 冷轧 轧件 红外测速仪 非接触式 工作轨道 后工作辊 前工作辊 热轧钢材 实时检测 轧钢生产 轧机轧辊 轧制 测速仪 接触式 热轧线 板钢 下端 圆钢 钢轨 | ||
本发明涉及轧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针对现有的轧机工作辊磨损严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轧机主体,所述轧机主体上安装有工作轨道,所述轧机主体上安装有轧机轧辊,所述轧机主体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前工作辊道测速装置和后工作辊道测速装置,所述轧机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轧机前钢材轧件测速装置和轧机后钢材轧件测速装置,所述轧机主体内安装有PLC控制模块。本发明是通过采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或接触式测速仪,实时检测轧钢生产过程中钢材、型钢,钢轨,管、圆钢,板钢等各种冷轧、热轧钢材的轧制运行速度,热轧线采用非接触式测速仪及非接触式红外测速仪,冷轧线采用非接触式测速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生产企业钢坯轧制成材的热轧、冷轧生产车间在轧钢生产过程中,轧辊的动力由轧钢电机驱动,钢材的轧制运行速度来自主电机转速,工作辊道的运转速度由单独的变频电机驱动,轧制钢材的运行速度与相接触的工作辊道辊子转速不一定相匹配,有相对运动现象,由于运转速度较高从而发生摩擦造成工作辊子工作表面磨损;特别是型钢生产过程辊子工作表面磨损最为突出,辊子表面磨出一道道沟槽,严重影响钢材的生产质量,为此,我们急需提出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解决了轧机工作辊磨损严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轧机工作辊磨损的速度匹配系统,包括轧机主体,所述轧机主体上安装有工作轨道,所述轧机主体上安装有轧机轧辊,所述轧机轧辊的表面活动设置有钢材轧件,所述轧机主体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前工作辊道测速装置和后工作辊道测速装置,所述轧机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轧机前钢材轧件测速装置和轧机后钢材轧件测速装置,所述轧机主体内安装有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频器调节模块,且变频器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工作辊道转速匹配模块,所述工作辊道转速匹配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工作辊道实时测速模块。
优选的,所述前钢材轧件测速装置和轧机后钢材轧件测速装置内安装有钢材轧件实时测速模块,且钢材轧件实时测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PLC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前工作辊道测速装置和后工作辊道测速装置内安装有工作辊道实时测速模块,所述工作辊道实时测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PLC控制模块。
优选的,包括如下步骤:
钢材轧件稳定入轧机,读取轧件速度Vz(i),辊道速度Vg(i),计算E(i)=Vz(i)-Vg(i);
采取人工调节时,修改轧制表Vset;
不采取人工调节时,则采用速度调节方式;
选择开环,选取事先确定的某个t时刻的偏差为依据自动设定新的速度给定Vset(i)=K*E(t)+Vset(t);
选择闭环,采用积分分离PI调节器;
计算Vset(i)=Kp*(E(i)-E(i-1))+Ki*Tsam*E(i)+Vset(i-1),|E(i)|>A,|E(i)|>=A,进行速度修正。
优选的,所述Vz(i)为i时刻工件速度、Vg(i)为工作辊实时测速、Vset为工作辊设定速度,来自轧制规程、Vset(i)为i时刻工作辊设定速度、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Tsam为采样周期、E(i)为i时刻速度差、K为修正系数、A为积分分离值。
优选的,所述Vset(i)=Vse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利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利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1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