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容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3474.7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术;周颖;周智洪;耿守立;刘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2 | 分类号: | H04W16/22;H04W2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区 容量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容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待评估小区在预设历史时段内的特征向量,其中特征向量中包括有多个特征参数;然后将特征向量输入至预先训练得到的容量评估模型中,得到容量评估模型输出的小区容量评估结果;其中,小区容量评估结果指示待评估小区在预设时段内是否处于高负荷状态;容量评估模型为预先通过作为训练样本的样本小区的标签数据训练得到,标签数据包括样本小区在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的训练特征向量以及样本小区在第一预设历史时段之后的第二预设历史时段内是否处于高负荷状态的容量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小区容量评估时的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容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小区的容量进行评估时的评估标准通常为高负荷待扩容小区标准和高流量问题严重小区标准两种。其中,高负荷待扩容小区标准按照大、中、小包的小区分类确定标准,当小区自忙时达到门限时实施载频扩容,载频扩容标准核算使用的数据均为连续七天小区自忙时均值;小区扩容核定逻辑为有效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用户数达到门限且上行利用率达到门限且上行流量达到门限,或者为有效RRC用户数达到门限且下行利用率达到门限且下行流量达到门限,其中该种方式的门限值为通过当时的利用率拐点、吞吐量拐点等来制定。此外,高流量问题严重小区标准要求满足日均流量大于15G、最大激活用户数大于40、最大RRC连接数大于200且无线利用率大于50%等条件,且该种方式的门限值采取全国值的前10%。
上述两种方式虽然都能够对小区的容量进行评估,但上述两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其一,高负荷待扩容小区通过指标拐点确定门限,高流量问题严重小区直接以全国值的前10%确定门限,都无法直接体验出客户感知,比如下载速率等。
其二,上述两种评估方式都是以小区为粒度的,但是基于小区粒度的分析评估模式难以直接用于LTE容量优化的实际生产。其中,在GSM或TDS时代,容量评估的目标是某个小区需要的载波数,扩容手段主要为增加载波设备,而在LTE时代,小区处于整个网络最底层的位置,1个载波即为1个小区,LTE容量评估的目标就变成了某个天线方向需要的小区数。此外,LTE硬件的容量逻辑和GSM/TDS有着很大区别,调整手段多样化(如软扩、硬扩、加站、室分分裂、室分整改等)、硬件种类繁多,且硬件调整涉及的层面为基站层面或物理小区、扇区层面,此时仅仅将扩容方式局限在最底层的小区粒度,难以完成实际生产的需求。
其三,传统的人工评估和制定调整方案手段存在规则复杂、数据量大、容易出错和耗时较长等缺点。其中,高负荷待扩容小区标准需要统计小区一周每天流量忙时指标的均值,而且还需要区分大中小包使用不同的判断门限;高流量问题严重小区标准涉及日、小时、15分钟三种时间统计粒度。此外,上述两种评估方式都需要统计一周的小区级小时级数据,全网批量处理需要面对上千万条数据,这导致容量评估和容量扩容需要关注的数据较多,容易出错,且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在对小区容量进行评估时存在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容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小区容量进行评估时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容量的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评估小区在预设历史时段内的特征向量,其中所述特征向量中包括有多个特征参数;
将所述特征向量输入至预先训练得到的容量评估模型中,得到所述容量评估模型输出的小区容量评估结果;其中,所述小区容量评估结果指示所述待评估小区在预设时段内是否处于高负荷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3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