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4828.X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申渝;万柯佚;张海东;陈佳;齐高相;王建辉;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氧化 还原 降低 抗生素 废水 生物 毒性 方法 | ||
1.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反应前准备:将废水加入氧化还原反应器内,并对废水加热;
所述氧化还原反应器包括包括向上开口的筒体和设于筒体上部的盖体,筒体和盖体螺纹连接;筒体的侧壁内嵌设有对废水加热的加热板,筒体中心线处设有驱动轴,驱动轴的顶部自盖体的顶部穿出;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排液管道上设有阀门;筒体的底部设有驱动座和输出轴呈竖直布置的电机,驱动座内设有向上开口的动力槽,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轴的底部能够密封并竖直滑动连接在驱动座的动力槽内,并且驱动轴能够在驱动座的带动下水平转动;驱动轴上铰接有多排搅拌单元,每排搅拌单元包括沿驱动轴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搅拌叶,每个搅拌叶呈半圆形,搅拌叶上开有多个滤孔;
驱动轴上竖直滑动连接有套筒,套筒上开有多个连通孔,搅拌叶靠近驱动轴的一侧穿过连通孔,当套筒与驱动轴发生相对移动时,搅拌叶能够在套筒的作用下摆动,使搅拌叶的自由端与筒体内侧壁相抵;
筒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的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上开有多个第一漏液孔,第一分隔板内开有多个与驱动座的下部连通的密封滑槽,第一漏液孔和密封滑槽的数量相等,密封滑槽内密封并水平滑动连接有滑块,密封滑槽远离驱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压簧,滑块的中部开有第二漏液孔;
盖体内开有中间滴液室和处于中间滴液室外部的环形滴液室,环形滴液室的顶部设有进液口;驱动轴的上部贯穿中间滴液室,并且驱动轴与中间滴液室的底部密封并滑动连接;环形滴液室内密封并竖直滑动连接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与环形滴液室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连接;中间滴液室的底部偏心处开有第一滴液孔,环形滴液室的上部开有与中间滴液室连通的过液孔, 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第二分隔板的上表面不低于过液孔的底部所在水平面;环形滴液室的底部开有与筒体连通的第一气孔,环形滴液室的下部开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气孔;
驱动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开有与第一滴液孔位置对应的第二滴液孔, 驱动轴每转动一圈,第一滴液孔和第二滴液孔对准一次;驱动轴上还设有第二固定块,盖体的顶部设有限制驱动轴竖直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转轴和一侧开口的摆动圈,摆动圈的一侧与转轴转动连接,摆动圈的另一侧能够套接在第二固定块下方的驱动轴上;
(2)滴液:对废水进行充分搅拌,并将氧化剂逐滴滴入废水中;启动电机,电机通过驱动座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的转动同时实现了:过程①驱动轴带动搅拌叶进行旋转,对废水进行充分搅拌;过程②驱动轴每转动一圈,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滴液孔和中间滴液室底部的第二滴液孔对准一次,使待滴定液逐滴滴入废水中;
(3)后处理:反应6-12h后,停止反应,使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对反应液进行过滤;转动摆动圈,使摆动圈的一侧不再套接在第二固定块下方的驱动轴上,此时驱使驱动轴竖直向下移动;驱动轴的竖直向下移动同时完成了以下过程:由于驱动轴的底部密封并竖直滑动连接在驱动座的动力槽内,所以当驱动轴竖直向下移动时,动力槽内的气压增加,气压驱使滑块向远离筒体中心线移动,此时滑块上的第二漏液孔与第一分隔板上的第一漏液孔对准,反应液能够顺着第一漏液孔、第二漏液孔和排液管道排出到筒体外;由于套筒竖直滑动连接在驱动轴上,所以当驱使驱动轴带动搅拌叶竖直向下移动时,套筒的位置不变,套筒会驱使搅拌叶的自由端向上摆动,从而使搅拌叶处于水平,此时搅拌叶当过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先对废水进行加热浓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用的氧化剂为双氧水和硫酸亚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氧水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2-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过氧化还原降低抗生素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过滤前向废水中加入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48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