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菌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5521.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竞辉;陈长生;姜西娟;张雅萍;石森;黄真真;孔令晓;鞠昌迅;黎源;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44;C12R1/385;C12R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调控 菌体代谢 连续培养 发酵液 菌种 发酵 简化生产工艺 批次稳定性 发酵成本 菌种培养 连续发酵 设备清洗 生产效率 鼠李糖脂 营养物质 发酵罐 补加 补料 导出 溶氧 串联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菌种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加营养物质以维持菌体代谢,同时连续导出发酵液,进入串联发酵罐进一步发酵;为提高菌体代谢速率,在不同阶段分别调控溶氧、pH、补料组成等参数。本发明减少了菌种培养和设备清洗次数,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并降低发酵成本。此外,通过分段调控连续发酵工艺,本发明提高了鼠李糖脂产量和发酵生产效率,产品批次稳定性得到提高,易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菌种的方法,具体涉及铜绿假单胞菌或恶臭假单胞菌的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方法,及其在鼠李糖脂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用量巨大,被广泛用于石油、环境、农业、日化、食品和医药等多个领域。但市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多是以石油基化学品为原料合成的,受限于石油类资源的储量和不可再生特性。因此,近年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广受关注。
除优良的表面活性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可被应用于石油、环境、农业、日化、食品和医药等众多领域。鼠李糖脂属于一种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类具有界面活性的糖脂类产物。鼠李糖脂不是单一结构体,而是由多种同族结构组成的混合物,因而具有优异的界面活性,如增溶、乳化、润湿、发泡、分散、降低表面张力等。此外,鼠李糖脂还具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因此具备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潜力。
在石油领域,常规的一次、二次采油一般仅能采收地下原油的30-40%左右,三次采油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石油的总采收率。鼠李糖脂与地层中的残油混合后会产生增溶、乳化及互溶效果,进而把残油驱替出来。已有研究表明,使用鼠李糖脂复配其它驱油剂,采收率可提高20%以上,表面活性剂成本也可显著降低。在环境领域,原油泄漏后将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严重威胁海洋或近海地域的生态环境。鼠李糖脂能够减小油膜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其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同时,作为鼠李糖脂产生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烃类代谢能力,可进一步分解分散在水中的油膜。鼠李糖脂可100%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此外,鼠李糖脂还被发现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可被开发成新型生物医药或生物农药,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市场和动力。
鼠李糖脂的生产大多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的,常见的发酵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或恶臭假单胞菌。专利CN1891831的鼠李糖脂发酵产量为23g/L。专利CN101845468以废弃油脂为碳源,鼠李糖脂发酵产量为35-50g/L。专利CN106987545以粗甘油和地沟油为碳源,发酵产量为50g/L。专利CN105420137以棕榈油为碳源进行发酵,鼠李糖脂产量达60g/L以上。上述专利尝试了不同的培养基配方,但发酵产量相对较低。专利CN107735495采用半连续工艺进行发酵,但大比例地加入新鲜培养基会引起发酵液组分的较大波动,进而导致菌体活性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目前鼠李糖脂的生产一般采用分批发酵方法,生产效率偏低,导致其成本较高,严重限制了其在下游领域的应用。因此,优化发酵工艺以提升鼠李糖脂发酵产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广鼠李糖脂下游应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菌种,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或恶臭假单胞菌的方法,可延迟菌体衰退,将其应用于鼠李糖脂发酵,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段调控的连续培养菌种,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或恶臭假单胞菌的方法,可在发酵开始后连续补加营养物质以维持菌体代谢,同时连续导出发酵液,维持发酵罐内液体总体积基本不变;为提高菌体代谢速率,还需要在不同阶段分别调控溶氧、pH、补料组成等参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5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