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陶柴烧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9097.8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宝晶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00;C04B3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制 木柴 电热装置 陶坯 加热 炉窑 陶瓷技术领域 燃烧 柴火 玻化 火堂 浸泡 冷却 柴油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紫陶柴烧烧制方法,属于陶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紫陶坯体摆放在设置有电热装置以及烧柴火堂的炉窑中,先利用电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900℃,加热时间为6~8小时;2)待紫陶坯体呈玻化状态和红色后,向炉窑的火堂内添加燃烧的木柴,燃烧前的木柴浸泡于柴油中,用木柴和电热装置混合烧制,烧制温度1150~1200℃,烧制时间为48~72小时,烧制后的紫陶坯体冷却至100℃以下,取出后制得成品。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木柴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陶柴烧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手工制作而成。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建水紫陶的柴烧工艺的公开。例如CN105753452B,公开了一种紫砂器皿柴烧工艺。又如CN108046764A,公开了一种建水紫陶的柴烧和气烧组合工艺。再如CN106587911A,公开了一种建水紫陶柴烧泥料及其制品烧制方法。目前,传统的建水紫陶都是采用柴烧的方式制成,将陶坯装入窑炉用木柴焙烧,时间约一昼夜至四昼夜,烧制温度在1155~1200℃左右。烧制过程中,陶坯中所含的铁元素和火、灰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让器皿表面出现火痕、垂釉、火刺等肌理变化。而现有的紫陶柴烧工艺使用的是单一的木柴烧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木头,导致紫陶的制造成本太高,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陶柴烧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木柴的使用量,减少了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陶柴烧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陶坯体摆放在炉窑中,该窑炉设置有电热装置以及烧柴用的火堂,关闭炉门后,利用电热装置对紫陶坯体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900℃,加热时间为6~8小时;
2)等到紫陶坯体呈玻化状态和红色后,向炉窑的火堂内添加燃烧的木柴,燃烧前的木柴浸泡于柴油中,用木柴和电热装置混合烧制,烧制温度为1150~1200℃,烧制时间为48~72小时,烧制后的紫陶坯体随陶瓷炉窑冷却至100℃以下,取出后制得成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炉窑为电控陶瓷炉窑,该电控陶瓷炉窑的火堂用于烧火时不会影响到电热装置的正常使用,而且电控陶瓷炉窑还通过设置测温装置,用于监测窑内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木材优选自松树、樟树、龙眼树或荔枝树。
进一步的,所述木材浸泡于柴油前还进行穿孔处理,穿孔处理的过程为:选择条状的木材,在木材上穿一排孔,孔径为1~3cm,孔距为10~20cm。优选的,所述孔的孔径为2cm,孔距为15cm。
更进一步的,所述木材穿孔处理后还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过程为:将穿孔后的木材堆放于通风干燥处10~30天,堆放前的木材用储藏剂喷洒,储藏剂为含有0.1~0.4wt%的冰醋酸和0.05~0.08wt%的硫酸镁的水溶液,堆放处理后的木材再置于60~80℃的条件下烘干6~12小时,即可用于浸泡柴油。优选的,所述储藏剂为含有0.25wt%的冰醋酸和0.06wt%的硫酸镁的溶液。优选的,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时间为8小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宝晶,未经田宝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9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