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混凝土快速击碎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0624.7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5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军;杨泓斌;徐紫铭;詹大强;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12 | 分类号: | E01C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欧阳高凤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混凝土 快速 击碎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混凝土快速击碎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机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环顶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液压缸的输出端皆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环,所述第三支撑环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杆。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固定槽避免了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离对击碎锤造成损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击碎机的使用寿命,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保护罩在滑槽和第一滑块的相互配合下上下滑动,从而能更好的对击碎锤的高度进行局部调整,更好的控制击碎的深度,且使上下破碎运动距离较小,减小了破碎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混凝土破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混凝土快速击碎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很多混凝土地面都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或改建,且在维修或改建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原来的混凝土地面进行击碎处理,当现有的混凝土击碎机在击碎的过程中会产生破碎振动,容易使混凝土击碎机上的零件松动,对击碎锤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击碎机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混凝土击碎机高度都是采用液压缸控制,不能局部调整击碎锤的高度,从而很难控制击碎的深度,且使上下破碎运动距离较大,从而增加了破碎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快速击碎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混凝土快速击碎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机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环顶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皆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环,所述第三支撑环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三支撑环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环。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贯穿至套筒下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底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卡齿,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二固定环下方的击碎锤。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底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皆位于第一支撑环的底部,所述支撑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支撑环,所述支撑腿的底部皆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腿向内的倾斜角度皆为45°,所述底座的底部皆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底部皆设置有吸盘。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顶部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焊接连接,所述保护罩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一滑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卡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卡齿和卡槽的相互配合与第二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与第二固定环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两端皆通过螺栓与保护罩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罩位于电机的外侧。
优选地,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皆设置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保护罩通过第一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与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可拆卸连接,且固定槽呈弧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集群的数据中心光网络架构方法
- 下一篇:环境光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