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0916.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蒋一恩;张贵景;李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七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2 | 代理人: | 王晓丰 |
地址: | 677000 云南省临***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滇红茶 果香 种花 制作 茶树 云南大叶种茶 高性价比 有机种植 制作工艺 规模化 红茶 大叶 研发 生产工艺 优选 乔木 基数 高山 群体 种植 优化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目的在于生产一款高性价比且易于规模化的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在传统滇红茶的生产工艺基数上进行研发优化,提出了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茶树优选第一批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茶树必须选择1900年大批量种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云南大叶种茶凤庆群体种,茶箐必须符合高山乔木有机种植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早在1939年云南滇红茶试制成功,距今有长达70多年,此后云南滇红茶得于名扬国内外。由于云南茶叶产区相比国内其他产区相对落后,茶叶在生产的流程制定及进行实际执行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云南生产的滇红茶品质难以稳定,所以云南滇红茶在在足火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调节较高,使茶叶香气统一,但此方法生产出滇红茶喝后体热人容易上火,舌头、喉咙干燥不适,受众群体减少,且在冲泡的过程中随滇红茶投茶量不一,在冲泡的过程中对冲泡技巧的要求较高,很难随意胡乱冲泡出一杯口感上好的滇红茶。而且由于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性价比、口感稳定、易品饮的滇红茶一直处于空白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生产一款高性价比且易于规模化的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在传统滇红茶的生产工艺基数上进行研发优化,提出了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茶树优选第一批国家认定优良品种云南凤庆大叶种;茶树必须选择1900年大批量种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云南大叶种茶凤庆群体种,茶箐必须符合高山乔木有机种植标准;A2:选择茶菁采摘时间,春茶3月下旬至5月中旬,夏茶6月上旬至8月下旬,秋茶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且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采摘;A3:采摘标准的二级茶菁,并在3.5小时内运送到加工地;A4:选择凋萎水筛,并将鲜叶铺撒上去,选择凋萎温度和湿度,凋萎5小时取出;A5:选择55型揉捻机,采用先缓后快,先松后紧的方式,揉捻70分钟到80分钟;A6:使用解块机将茶菁处理成散状;A7:在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将茶菁叠码厚度10-12厘米,发酵5小时; A8:对发酵后的茶菁进行干燥;A9:将干燥好的茶菁进行除杂装箱。
作为优选,所述的A4中的凋萎温度选择24-28摄氏度;所述A4中的凋萎湿度为40%-60%;所述的A4中鲜叶铺撒的厚度为1.5-2里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A7中发酵所选的温度为28-32摄氏度;所述的A7中发酵所选的相对湿度为65%。
作为优选,所述的A9中干燥包括以下步骤:B1:一次干燥,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一次干燥,将茶箐以1.5-2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105 摄氏度,干燥50-6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10%视为一次干燥完成,否则继续干燥;B2:一次退火,将完成一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20 厘米后放置7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4-28摄氏度之间,湿度4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12-13%为退火完成;否则继续退火;B3:二次干燥,使用全自动烘干机进行二次干燥,将毛茶以2-2.5厘米厚度投入机器内,将干燥温度调节至90摄氏度,干燥80-90min,毛茶含水率达到6%视为二次干燥完成,否则继续干燥;B4:将完成二次干燥毛茶放置洁净木板仓内,将毛茶堆高至50-60厘米后放置15天;木板仓内温度调节至28-35摄氏度之间,湿度30%以内;毛茶含水率恢复至6-7%为二次退火完成,否则继续退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果香浓郁型乌润滇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4中凋萎需要达到的标准是:茶箐含水率约60-65%,失水率达35-40%;茶箐叶缘部分锯齿略有红边,茶梗柔软不易折断,芽尖茶毫线路,不可出现脱叶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凤庆凤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