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功能性主食粮及制备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2200.2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康全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全安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33/00;A23L33/22;A23L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陈靳秋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食粮 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 制备工艺 缓释 玉米粉 葡萄糖 膳食粗纤维 初步处理 抗性淀粉 物理工艺 燕麦 饱腹感 高血糖 燕麦麸 重量份 单糖 骤冷 分解 玉米 转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功能性主食粮及制备工艺方法。功能性主食粮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玉米粉55‑65份、燕麦麸20‑30份,通过对玉米及燕麦进行初步处理后,再经过一级煳化和二级煳化处理得“缓释糖、低升糖”的功能性主食粮。主食粮实现“缓释糖、低升糖”的理化性能改变,一是通过“煳化+骤冷”的物理工艺形成了高含量的抗性淀粉,降低了碳水化合物从多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的分解速度;二是通过添加膳食粗纤维,相对减少了主食粮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两个方面结合,就能够让糖尿病人在享受有吃饱饭的饱腹感、愉悦感的同时,又防止了餐后出现的高血糖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技技术领域,涉及防止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功能性主食粮及制备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A.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原因分析
糖尿病的病因,是因为长期的饮食过度,或精神情志因素的影响,导致的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受损,表现在对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的功能下降,其中分泌胰岛素的胰腺体功能下降,具体表现在胰岛素分泌量的下降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在应急状态下的调节能力下降两个方面;常规主食(大米、小麦面粉等)中70~80%的碳水化合物,都在餐后1~2小时内集中完成了多糖转化成了单糖(葡萄糖)的分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的集中代谢高峰,带来了大量的单糖(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等待胰岛素的转运(胰岛素是将血液中葡萄糖载运进入细胞组织中存储的媒介);而此时胰岛素供应量又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滞留在血液中等待胰岛素来转运的葡萄糖就形成了餐后高血糖的症状。
B、影响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因素分析
已有的研究证明,在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三大食物链中,常规的大米、小麦面粉类碳水化合物中70%~80%以上的多糖分子,其分解代谢都集中在餐后1~2小时这一时段。故所以,针对糖尿病人的身体病理特质,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和碳水化合物的供应量是对餐后血糖的升高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两个因素。
一、主食中碳水化合物分解速度,是造成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规大米、小麦面粉中碳水化合物中70%~80%多糖体,分解、代谢、转换都是集中在餐后1~2小时,这就意味着在这一时段,需要有大量的胰岛素才能完成对葡萄糖的转运分解;另一方面,糖尿病人因为胰腺功能受损,胰腺体这种应对高峰突变的应急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就形成了一方面短期内(餐后1~2小时),快速分解出大量的糖分“堆积如山”,需要大量的胰岛素来实现转换;而另一方面,糖尿病人因为胰腺功能受损,“有心却无力”,胰腺体没有应急能力来突击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这种需求量大与供应量低的反差,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等待胰岛素的转运,也就形成了餐后的高血糖症状,这就是糖尿病人餐后血糖超标的一个外源性因素。
二、习惯性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超标,是加重糖尿病人餐后血糖超标的原因之二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标准用量120g~150g;但是国人的膳食基因结构是以大米、小麦面粉类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并且长期习惯形成的每日每餐的食用量,往往都大大超出了营养膳食标准中推荐碳水化合物120g~150g/日的用量标准,所以,长期碳水化合物食用量超标,长期加重了胰腺体的分泌负担,形成了胰腺功能“过劳早衰”,也是加重糖尿病人餐后高血糖的另一个外源性因素。
C、高血脂、高血压也是糖尿病人的合并症状
大多数的糖尿病人的病因,除去高血糖的表现外,还合并存在有高血脂、高血粘稠的这一类症状,很多糖尿病人只是单纯的口服或注射降糖药物来控制餐后高血糖,但并没有同时解决高血脂、高血粘稠带来的大血管、小血管循环障碍形成的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下降的问题,所以造成的是合并症状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合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意外致死的危险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全安,未经康全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2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麦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全营养谷物能量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