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2288.8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1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一鸣;彭蕾;徐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车型 车架 工装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包括工作台,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车架主定位总成和零件定位侧框总成,车架主定位总成包括第一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和第二车架夹紧定位组件,第一车架总成与第一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可解除式固定连接,第二车架总成与第二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可解除式固定连接,零件定位侧框总成包括侧框本体、第一侧板夹紧定位组件和第二侧板夹紧定位组件,第一侧板夹紧定位组件与第一前侧板可解除式固定连接,第二侧板夹紧定位组件与第二前侧板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同时满足两种车型的零件的精确安装,增加了生产线柔性,节省了生产线布局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装过程中,上弯梁零件通过螺钉紧固到车身前侧板上,一般要在车身调整线安装,采用简易工装夹具安装辅具,存在定位不准问题;为解决定位不准问题,将上弯梁零件移至主线专门工装夹具拼条安装;对于一般的前侧板上弯梁工装夹具拼台,通常采取单一车型专用工位,两种车型共线的情况下,两个车型各有一个专用工位进行生产,浪费场地,由于主线不同平台多车型混线生产,因生产线布局问题,需要实现两种车型共线同拼台生产,要同时保证一种车型上弯梁的安装,以及另一种车型左/右前侧板和上弯梁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实现了一个工作夹具拼台同时满足了两种车型的零件的精确安装,增加了生产线柔性,节省了生产线布局空间。
本发明的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包括工作台,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车架主定位总成和零件定位侧框总成,所述车架主定位总成包括用于定位和固定第一车架总成的第一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和用于定位和固定第二车架总成的第二车架夹紧定位组件,所述第一车架总成与所述第一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架总成与所述第二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所述零件定位侧框总成包括可水平移动的侧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侧框本体上的第一侧板夹紧定位组件和第二侧板夹紧定位组件,所述第一侧板夹紧定位组件与设于所述第一车架总成前部两侧的第一前侧板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夹紧定位组件与设于所述第二车架总成前部两侧的第二前侧板可解除式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兼容两种车型的车架工装夹具拼台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包括在所述工作台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前部夹紧机构、第一前部定位销和第一后部夹紧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前部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一前部定位销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前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车架总成的前部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部夹紧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后部并与所述第一车架总成的后部可解除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车架夹紧定位组件包括在所述工作台上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前部夹紧机构、第二前部定位销和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所述第二前部夹紧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前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前部夹紧机构的内侧,所述第二前部定位销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前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前部夹紧机构的后方,所述第二前部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前部定位销分别与所述第二车架总成的大梁的前部可解除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可水平移动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后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后部定位夹紧机构的前方,所述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与所述第二车架总成的大梁的后部可解除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的内侧设有第二后部切换机构,所述第二后部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后部定位夹紧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后部切换机构水平移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车架主定位总成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车架总成中部或第二车架总成中部的中部支撑机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在所述工作台的中部上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中部支撑机构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车架总成的大梁的中部或第二车架总成的大梁的中部可解除式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2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酸菌溶胞复合物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无动力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