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4220.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董银萍;邓厚科;宋文凤;陈晓宇;冯磊;江谋列;尹梦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递函数 板簧 后桥 排查 传递路径 后轮轮心 尺寸均匀性 振动传感器 位置布置 动平衡 后车轮 径向力 均匀性 侧围 车内 车速 放大 振动激励源 振动响应 轮心 测试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包括: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控制车速在110Km/h±4Km/h;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激励后轮轮心,测试后桥和板簧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轮心到后桥、板簧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本发明提供的排查方法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在设定的车速下,控制作为振动激励源的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再检测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该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该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实现振动的排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振动噪声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汽车的NVH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汽车的舒适性逐渐成为市场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汽车振动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车轮、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的不平衡等外部和内部的激振作用,容易产生整车和局部的振动。明显的异常振动会使驾驶员与乘客产生不舒服分感觉,严重时振动会造成结构的共振和疲劳,从而破坏结构,影响使用寿命。
某商用车市场反馈发现,在特定车速110Km/h时,车厢内出现异常振动,该车速为用户常用车速,因而引起消费者极大抱怨。为减少或消除该异常振动现象,改善汽车的整体性能,需要找出侧围异常振动所对应的频率及引起该频率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排查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其中,包括:
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
控制车速在110Km/h±4Km/h;
控制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
激励后轮轮心,测试后桥和板簧的振动响应,从而得到轮心到后桥、板簧的第一传递函数;
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优选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未出现设定的峰值,则测试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的车身侧的第二传递函数;
如果所述第二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
优选地,如果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所述排查方法还包括:
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
优选地,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具体包括:
在C柱内板设置加强件。
优选地,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数量是9个。
本发明提供的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在侧围C柱的设定位置布置多个振动传感器,在设定的车速下,控制作为振动激励源的后车轮的动平衡、径向力均匀性和尺寸均匀性,再检测后轮轮心到后桥和板簧这一传递路径的第一传递函数,如果该第一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该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实现振动的排查。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未出现设定的峰值,则测试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的车身侧的第二传递函数;如果所述第二传递函数出现设定的峰值,则确定C柱到车身、底盘接附点这一传递路径将振动放大,由此进一步实现精确地振动排查。
在得到排查结果后,通过提升侧围呼吸模态频率来降低车内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振动的排查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4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