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7211.X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华;郑红朝;何火雷;臧东;林士国;范小鹏;熊昌武;孙东辉;孙春光;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珠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96 | 分类号: | B01J23/96;B01J38/60;B01J38/64;B01J38/48;B01J38/52;B01J38/54;B01J38/56;C07D24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2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1.一种催化加氢制备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所用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所述催化剂为活性炭负载贵金属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中的贵金属选自铂、钯、铑、钌、金、铱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失活催化剂用酸性水溶液溶解,加入疏水性有机溶剂,搅拌升温到50~100℃,分批加入金属粉末还原剂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取滤饼用于下步反应;
(2)将步骤(1)所得滤饼用碱性水溶液溶解,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将所得液体置于反应釜中,加压至2-4MPa,升温至80-200℃,加入双氧水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还原剂水溶液,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所得滤饼即为再生后的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酸性水溶液为质量浓度5-80%的硫酸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性水溶液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失活催化剂的干重计为4~8ml/g。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疏水性有机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金属粉末还原剂为铝粉或锌粉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还原剂的用量以所述失活催化剂干重计为0.2-0.5g/g。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碱性水溶液为质量浓度1-15%的NaOH或KOH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碱性水溶液的积用量以所述失活催化剂的干重计为8~15ml/g。
9.根据权利要求1、2、3、6、8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2、3、6、8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双氧水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失活催化剂的干重计为1-10ml/g。
11.根据权利要求1、2、3、6、8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还原剂水溶液为质量浓度5-15%的甲酸钠、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水溶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水溶液的体积用量以所述失活催化剂的干重计为1~10ml/g。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失活催化剂用质量浓度30~60%的酸性水溶液溶解,再加入疏水性有机溶剂,搅拌升温到50~100℃,然后分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金属粉末还原剂,继续搅拌0.5~5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取滤饼用于下步反应;
(2)将步骤(1)获得的滤饼用5~10%的碱性水溶液溶解,再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将溶好的料液加入高压反应釜内,封闭反应釜,通入氮气至压力为3MPa,搅拌并升温至80-200℃,然后通过釜上的平衡加液口向釜内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继续保温搅拌0.5-5h后,降温至30-100℃,通过釜上的平衡加液口向釜内缓慢加入质量浓度为5-15%的还原剂水溶液,继续反应0.5-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后,开釜将反应液过滤,所得滤饼经洗涤即得再生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珠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珠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2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