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12V电源充电电压设定值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8101.5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9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毛小宇;张彦辉;庞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10/26;B60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王立民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设定 低压电池 整车控制器 传感器 低压电池电压 混合动力汽车 电源充电 充电 变压器低压 控制变压器 高压电池 耗电单元 检测信息 供电 通讯 |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12V电源充电电压设定值控制方法,其包括:整车控制器,在低压电池上集成的传感器;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与传感器与通讯相连,并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计算出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设定值;当电压设定值大于低压电池电压时,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控制变压器从高压电池侧获取电能并对低压电池充电;当电压设定值小于低压电池电压时,低压电池将直接对车载低压耗电单元供电,其获得电压设定值并据此判断:从低压电池获取电能,或是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高压电池与低压电池之间电压转换器的电压设定值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法规的不断加强,新能源技术被积极地应用到汽车技术中。纯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油耗和零排放,但是一直受限于电池技术,使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无法与传统汽车相比。因此,为了消除客户对续驶里程的担忧,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虽然混合动力汽车上会装配高压电池,但也需要低压电池给各低压耗电单元供电,尤其是在高压电池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因为装配了电动机,便可以取消传统发电机,以降低发动机负载,进一步降低整车油耗。
此时,就需要在高压电池与低压电池之间装配一个变压器,通过设定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值,可以从高压电池获取电能,也可以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实现对低压电池充、放电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12V电源充电电压设定值控制方法,其包括:提供:通过逆变器向电动机提供高压电源的高压电池,所述高压电池还通过变压器向低压电池和车载低压耗电单元供电;其还提供:整车控制器,在所述低压电池上集成的传感器;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与所述传感器与通讯相连,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计算出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设定值;当所述电压设定值大于所述低压电池电压时,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控制所述变压器从所述高压电池侧获取电能并对所述低压电池充电;当所述电压设定值小于所述低压电池电压时,所述低压电池将直接对所述车载低压耗电单元供电。
本发明方法获得电压设定值并据此判断,从低压电池获取电能,或是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最终,实现对低压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满足混合动力车辆的需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检测信息包括:所述低压电池的温度、电量和电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压设定值的计算包括:根据所述低压电池的所述温度和所述电量,分别获得期望的充放电电流和期望的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利用PI运算模块接收:所述期望的充放电电流和所述期望的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以及所述低压电池的所述电流和当前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的实际电压;在所述PI运算模块中,同步计算所述期望的所述低压电池的电流差值和所述低压电池的电压差值,并输出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电压的修正值。所述修正值和所述期望的变压器低压侧电压进行加法运算之后,得到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值。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值经过电压限制单元的限制条件,最终输出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的实际电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变压器低压侧的实际电压等于所述电压设定值。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制条件由实际使用的所述变压器的规格所限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期望的充放电电流通过第一查表获得,所述期望的变压器低压侧电压通过第二查表获得。
本发明中方法,通过PI运算同步考虑电流差和电压差,可以起到增益或则抑制的效果。如果电流差和电压差都比较大,两者相互增益,促使变压器低压侧电压进一步加大。如果电流差比较大,但电压差比较小或者为负值,两者相互抑制,促使变压器低压侧电压进一步减小,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1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