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超强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8118.0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高雪云;姚兆凤;陈树明;梁梦斐;高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2;C21D8/00;C21D6/00 |
代理公司: | 11569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01400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强 稀土 马氏体时效钢 制备 微量稀土元素 冶金技术领域 延伸率 | ||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超强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马氏体时效钢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减少了Ni的使用量,并且取消了Co的使用,显著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得到的稀土超强钢在室温(20℃)下的抗拉强度不低于2000MPa,延伸率不低于9%,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优异的韧性,克服了传统马氏体时效钢强度高但塑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超强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氏体时效钢是以无碳或低碳铁镍马氏体为基体,通过在500℃左右时效热处理之后,产生金属间化合物析出强化的高强度钢,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和原子能等领域。主要包括18Ni、20Ni和25Ni这3个典型系列,其中以18Ni系列的制造工艺最为容易且应用最为广泛。马氏体时效钢主要通过固溶强化、相变强化和时效强化相结合,来实现合金的超高强度,其中,时效强化作用对强度的贡献最大。典型的马氏体时效钢如18Ni,通过固溶处理后淬火,然后再经过500℃左右时效处理,使第二相颗粒弥散析出达到强化基体的作用。在时效处理的初期,马氏体时效钢中首先发生调幅分解,溶质原子通过上坡扩散形成Ni-Mo-Ti富集区,进而形成细小的Ni3Mo、Ni3Ti、Fe2Mo等沉淀析出相,在变形过程中,这些析出相会与位错、层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强度的目的。
马氏体时效钢主要通过在Fe-Ni合金中添加Co、Mo、Ti、Al等强化合金元素而来达到调节组织、控制析出相等作用。随着强度级别的提高,合金元素的使用量也逐渐升高。其中,Co元素的大量使用导致马氏体时效钢的成本也大大升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此外,由于传统马氏体时效钢中析出颗粒与基体之间为半共格界面,会产生较大的非均匀分布的共格畸变,从而增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倾向,使该合金在具有很高强度的同时,无法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超强钢,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钢的强度和韧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超强钢,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Ni 13.00~16.00%,Al 0.30~4.00%,Mo 0~4.00%,Nb 0.60~0.80%,C 0.03~0.08%,B 0.01~0.02%,Mn2.10~5.50%,W 0.10~0.20%,稀土0.005~0.10%,Fe余量。
优选的,所述稀土为La和/或Ce。
优选的,当所述稀土为La与Ce的混合物时,所述稀土超强钢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La≤0.1%,0.005%≤Ce≤0.09%,Ni 13.00~16.00%,Al 0.30~4.00%,Mo 0~4.00%,Nb 0.60~0.80%,C 0.03~0.08%,B 0.01~0.02%,Mn 2.10~5.50%,W 0.10~0.20%,Fe余量。
优选的,当所述稀土为La或Ce时,所述稀土超强钢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Ni13.00~15.00%,Al 0.30~4.00%,Mo 0~4.00%,Nb 0.60~0.80%,C 0.03~0.08%,B0.01~0.02%,Mn 2.10~5.50%,W 0.10~0.20%,稀土0.005~0.10%,Fe余量。
优选的,所述B与稀土的质量比为1~10: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稀土超强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对应所述稀土超强钢组分的铸坯在1200±15℃下依次进行保温和锻造,空冷后得到锻坯;
(2)将所述步骤(1)中锻坯加热至905±15℃进行保温,得到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未经内蒙古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1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