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连接器用外形和插拔力自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4740.2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宝智;缪小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34;B07C5/02;B07C5/36;B07C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料装置 插拔力 插拔力检测装置 自动测试装置 中转装置 触摸屏 电连接 收料仓 检测技术领域 不合格产品 合格产品 检测设备 外形检测 检料盘 插拔 底座 自动化 回收 检测 协调 | ||
本发明涉及插拔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连接器用外形和插拔力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触摸屏、待检料盘、第一取料装置、CCD工业相机、第一收料仓、第二取料装置和插拔力检测装置,在插拔力检测装置的附近设置两个收料仓用于回收经过插拔力检测后的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第一取料装置和第二取料装置之间设置有中转装置,触摸屏、第一取料装置、第二取料装置、CCD工业相机、中转装置、插拔力检测装置都与PLC控制器连接,以实现系统各部分的协调有序运动,PLC控制器设定在底座的底部,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便于调节插拔深度的插拔力检测设备,且同时具有外形检测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拔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连接器用外形和插拔力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连接器插拔力检测,大部分是人工检测方式。一般先用自制的吊重检测仪器进行测试,再利用端子的插拔力和吊重比换算得到结果。该方法因工人的移动速度及对插深度都不能保持一致,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大,且效率低,无法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关于插拔力自动检测的研究有:CN201410490368-插拔力测试装置,将送料机构、插力测试机构、拔力测试机构、收料机构设置在转盘四周,由控制器控制整个检测过程自动完成。缺点:机械装置占比大,结构复杂,插力与拔力分开测试 效率低;采用振动自动送料,噪声大,柔性差;CN201210528053-插拔力测试装置,实现了单个连接器的自动检测,但是要手动安装连接器的公头与母头,不适合于成批生产检测。
纵观这些插拔力检测装置,共同的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不高,适用范围小,插拔的深度调节困难。此外,不能同时自动检测外形,不能满足高标准产品的检测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市场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便于调节插拔深度的插拔力检测设备,且同时具有外形检测的功能,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电连接器用外形和插拔力自动测试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连接器用外形和插拔力自动测试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触摸屏、用来承载检测件的待检料盘、用去抓取检测件供外形检测的第一取料装置、用于对检测件进行外形检测的CCD工业相机、用于装载未通过外形检测的次品收料仓收料仓设定为第一收料仓、用于抓取检测件供插拔力检测的第二取料装置和插拔力检测装置,在插拔力检测装置的附近设置两个收料仓用于回收经过插拔力检测后的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设定为第二收料仓和第三收料仓,第一取料装置和第二取料装置之间设置有中转装置,触摸屏、第一取料装置、第二取料装置、CCD工业相机、中转装置、插拔力检测装置都与PLC控制器连接,以实现系统各部分的协调有序运动,PLC控制器设定在底座的底部。
在本技术方案中,操作者将连接器公头正确摆放在待检料盘上后,通过触摸屏启动设备后,第一取料装置运动至料盘指定位置,气动夹爪夹取被检测连接器公头,移动至CCD 工业相机正上方,进行外观检测,检测的画面和数据传输到触摸屏,系统若判断外形不合格,送至次品收料仓即第一收料仓,合格件则放在中转装置上;中转装置把待检连接器公头移动至指定位置,第二取料装置的气动夹爪进行夹取,移动至插拔力检测装置上方,将端子插进由夹具固定的钨钢套规内,进行插拔力测试,插拔力测试结果由传感器传输到触摸屏,系统若判断插拔力不合格,送至次品收料仓即第二收料仓,合格件则放在合格件收料仓即第三收料仓。至此,完成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此后,重复以上的外形检测与插拔力检测过程,直至料盘端子全部测试结束,所有运动部件停止在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批的检测命令。
本技术方案通过待检料盘、取料装置和中转装置,实现了连接器的外形和插拔力的自动检测、并分类存放,结束后显示检测结果,基本实现了全自动批量外形与插拔力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4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