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电机的铁芯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8519.4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4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恒;刘亚伟;刘亚华;储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恒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1/20;H02K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杨群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带材 铁芯 固化层 槽型 卷绕 多层 非晶 漆包线 电机定子 铁芯结构 分体式 绕线槽 贴合槽 后弯 生产 缠绕 电机 同心 量化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非晶带材的技术,具有可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电机定子的铁芯,包括槽型层一和固化层一,所述槽型层一内侧同心开设有多个供漆包线缠绕的绕线槽,所述槽型层一由非晶带材沿铁芯周向卷绕多层后弯折形成;所述固化层一的内侧贴合槽型层一外侧,所述固化层一由非晶带材沿铁芯周向卷绕多层形成。借助分体式铁芯结构和非晶带材的配合,实现了大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非晶带材的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非晶电机的铁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电动机、发电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节能环保的需求,人们对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发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非晶带材新材料的出现更有利于电力电子方面的节能降耗。
非晶带材新材料主要用于变压器输变电领域,人们想用于电动机和发电机领域,从非晶带材产生到现在,都无法解决非晶带材的最软、最硬、最碎脆的特性问题,由于非晶带材特性的原因在电机领域加工定子铁芯、转子铁芯成本非常高,不可大批量生产,制约了非晶带材在电机领域的大批量应用,因此非晶电机存在无法大批量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电机定子的铁芯,具有可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晶电机定子的铁芯,包括槽型层一和固化层一,所述槽型层一内侧同心开设有多个供漆包线缠绕的绕线槽,所述槽型层一由非晶带材沿铁芯周向卷绕多层后弯折形成;
所述固化层一的内侧贴合槽型层一外侧,所述固化层一由非晶带材沿铁芯周向卷绕多层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定子的铁芯利用卷绕技术,将非晶带材通过卷绕机,按照所设置的绕线槽槽型,一层层卷绕成型,生产过程通过卷绕设备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精度。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对非晶带材的利用率达到99.9%,具有节能环保的辅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槽型层一弯折处与固化层一之间的空隙形成散热孔一,相邻两个绕线槽之间的槽型层一弯折产生的空隙为散热孔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散热孔二和散热孔一的配合,铁芯内部产生的热量也会从散热孔二和散热孔一被空气吸收,空气就可以将电机的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非晶电机定子的铁芯的工装,具有可实现大批量生产铁芯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非晶电机定子的铁芯的工装,包括圆盘形的卷绕盘,所述卷绕盘圆心处垂直设置有圆筒形的内径模套,所述卷绕盘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槽型模杆和槽梗模杆,多根所述槽型模杆以卷绕盘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多根所述槽梗模杆以卷绕盘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所述卷绕盘设置有驱动槽梗模杆和槽型模杆沿卷绕盘径向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根据所需生产的电机的尺寸,算好槽型层一的周长,将槽型模杆安装在卷绕盘上并形成同心圆,将非晶带材的顶端固定在一根槽型模杆上,并将非晶带材卷绕在多根槽型模杆的外侧,形成多棱形的一圈非晶带材,非晶带材的轴承与槽型层一的周长相同,继续卷绕多层非晶带材,形成槽型层一,将非晶带材的末端点焊在槽型层一上,此时再将槽梗模杆安装在卷绕盘上,槽梗模杆在槽型层一外,每根槽梗模杆位于两根槽型模杆之间,同时收缩槽型模杆和槽梗模杆,将槽型层一折叠成铁芯的绕线槽的形状,此时就实现了槽型层一的加工,再将固化层一绕制在槽型层一外,即可形成铁芯,实现了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电机定子铁芯的生产方法,具有可实现大批量生产铁芯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晶电机定子铁芯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恒,未经刘胜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8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永磁电机和旋转变压器初始零位偏差的方法
- 下一篇:双凸极永磁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