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质量检测规则挖掘结果的进一步挖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1159.3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4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飞;黄永鑫;汪林川;胡茂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F16/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质量 检测 规则 挖掘 结果 进一步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质量检测规则挖掘结果的进一步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挖掘数据质量检测规则;
S2、根据挖掘结果,得到M字段和N字段的关联关系,将M字段和N字段的字段值进行聚类,对聚类结果中每一簇的特征进行转换,并标记各簇的特征;
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流程:
S21、根据所述步骤S1的挖掘结果,提取具有关联关系的M字段和N字段,对其中一个字段进行数据列剖析,得到该列字段值中存在的不同值个数,以此作为聚类的簇数m;
S22、判断M字段和N字段中是否存在中文,若存在中文,则以数值编码的方式将中文转换为数值进行表示,将两字段的字段值按行取出存入集合中;
S23、进行聚类,创建初始划分,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m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代表一个簇中心;对于除簇中心m个对象以外的其它对象,计算其与每个簇中心的距离,将其划入到距离最近的簇,采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计算距离;采用迭代的方法,当有新的对象加入簇或已有对象离开簇的时候,重新计算簇中心的值,对对象进行重新分配;直到各簇中对象不再变化,迭代结束,得到聚类结果;
S24,对聚类结果中每一个簇的特征进行转换,将数值与对应的中文值进行映射,并标记各簇的特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质量检测规则挖掘结果的进一步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流程:
R为关系模式,R的一实例为r,attr(R)为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X为关系模式R的一属性子集,A为关系模式R的单个属性,tp为包含了X和A中属性的模式元组,挖掘到的数据质量检测规则的表达形式为CFD:(X→A,tp)。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质量检测规则挖掘结果的进一步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挖掘数据质量检测规则的过程包括以下流程:
S11、扫描数据库,在所述关系模式R中通过将所有先行值集合建模得到属性包含格,所述先行值为X→A中的X,搜索时,先考虑所有由单个属性组成的节点,再逐次考虑多属性组成的节点,直到达到(n-1)级,其中,n为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个数;
S12、为本层各节点(X,tp)计算其C+(X,tp),其中,C+(X,tp)={(A,CA)};判断本层各个(X,tp)是否有相应的CFD:(X\{A}→A,tp[X\{A}]||tp[A])成立,若CFD成立,则修改本层中所有比节点(X,tp)更具体的(X,Up)的C+(X,Up),从C+(X,Up)中除去节点(A,CA)及(B,CB),其中B属于关系模式R上去除了属性集X的属性集;
S13、检查本层各个(X,tp),若C+(X,tp)为空,则剪去(X,tp);
S14、若两节点(X,sp)、(Y,tp)的前缀相同,即X与Y、sp与tp各自的前k-1个值对应相同,则为Lk+1层生成新节点(Z,Up)=(XUY[k],spUtp[k]),并令Lk=Lk+1,直至Lk+1为空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1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