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4120.7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4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淦;熊永;黄伟;朱平;赵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7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动力电池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三相逆变器和三相交流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阀门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驱冷却回路,第一阀门和动力电池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池冷却回路;控制模块检测动力电池满足加热条件时,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得加热能量源提供加热能量,以及控制第一阀门使电驱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互通,并控制三相逆变器按照预设切换顺序进行六种或十二种工作状态循环切换,进而使得三相逆变器和三相交流电机加热电驱冷却回路中的换热介质,以此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加热,实现电机能量的高效利用,加热时间短,并且加热过程中三相逆变器三相桥臂热量均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使得基于锂离子的动力电池得到大量应用,而由于电池的固有特性,在低温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会大幅降低,这将影响车辆在寒冷地区的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取电池、电控、电机形成通电回路,通过电池自身放电,由电池内阻加热电池自身。然而,该方法只能用于电池放电加热自身,当电池没电时、或者寒冷地区电池太低温不适宜放电、电池内阻太小,自身发热功率不足时,该方法将造成电池温升慢,进而导致加热时间长的问题,从而给电动车的应用带来了障碍。
综上所述,现有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存在因电池升温慢导致加热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存在因电池升温慢导致加热时间长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和换热介质循环回路;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接通加热能量源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所述三相逆变器与所述开关模块并联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线圈与所述三相逆变器的三相桥臂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连接;
所述换热介质循环回路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第一阀门,所述三相逆变器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驱冷却回路,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动力电池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池冷却回路;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当前温度值,以及电机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值和所述电机的当前工作状态判断所述动力电池是否满足加热条件,且在所述动力电池满足加热条件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得所述加热能量源提供加热能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使所述电驱冷却回路和所述电池冷却回路互通,并控制所述三相逆变器按照预设切换顺序进行六种或十二种工作状态循环切换,使得所述三相交流电机根据所述加热能量产生热量,以使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通过所述电驱冷却回路流经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通过所述电池冷却回路流经所述动力电池时,使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三相逆变器和三相交流电机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阀门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驱冷却回路,第一阀门和动力电池通过换热介质管线构成电池冷却回路;控制模块检测动力电池满足加热条件时,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状态,以使得加热能量源提供加热能量,以及控制第一阀门使电驱冷却回路和电池冷却回路互通,并控制三相逆变器按照预设切换顺序进行六种或十二种工作状态循环切换,进而使得三相逆变器和三相交流电机加热电驱冷却回路中的换热介质,以此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加热,实现电机能量的高效利用,加热时间短,并且加热过程中三相逆变器三相桥臂热量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4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