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5193.8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华;谢飞跃;洪臣;黄丹丹;刘益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7/08 | 分类号: | H02P27/08;H02P29/62;B60L58/27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控制电路 车辆 及其 加热 方法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升/降压模块、三相逆变器、三相交流电机、第一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通过在三相交流电机中三线线圈的连接点引出N线,进而与动力电池、升/降压模块以及三相逆变器组成不同的回路,控制模块获取待加热器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升/降压模块、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升/降压模块、三相逆变器以及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使待加热器件的温度升高,不需要使用发动机或者增加加热装置就可以实现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并且加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基于锂离子的动力电池得到大量应用,由于电池的固有特性,在低温时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会大幅降低,这将影响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一种技术方案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和发送动力电池单元的温度,如果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整车控制器通过CAN通讯命令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匀速转动,且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通过发电机向动力电池单元快速充电及放电,达到预热电池包的目的,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能量传递路径上多了一个发动机,且发动机热效率很低,导致整个电池加热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当环境温度低,需要给动力电池加热时,水泵将冷却液由冷冻液箱抽出,经PTC加热器加热后送入动力电池液冷板,使得动力电池液冷板温度升高,再由动力电池液冷板给动力电池加热,从而提高动力电池寒冷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该技术方案中需要用到一个PTC加热器,导致增加成本,且PTC加热器如果损坏后,导致二次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在低温状态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时采用发动机进行加热导致电池加热效率低下以及采用PTC加热器进行加热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车辆及其加热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低温状态下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时采用发动机进行加热导致电池加热效率低下以及采用PTC加热器进行加热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升/降压模块、三相逆变器、第一开关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三相交流电机、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升/降压模块以及供电模块依次相连,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三相线圈的连接点,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升/降压模块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机进行供电,所述供电模块还与所述升/降压模块以及所述三相逆变器共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待加热器件、所述升/降压模块、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以及所述三相逆变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加热方法,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加热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加热器件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并控制所述升/降压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升/降压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流经所述待加热器件时,使所述待加热器件的温度升高。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加热方法,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外部供电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外部供电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升/降压模块以及所述三相逆变器,所述加热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待加热器件需要加热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并控制所述升/降压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对流经所述升/降压模块、所述三相逆变器以及所述三相交流电机中至少一个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进而该被加热的换热介质再流经所述待加热器件时,使所述待加热器件的温度升高。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车辆的电机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5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