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6418.1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罗丰华;赵忠新;李国平;吴子恺;牟楠;王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26;C21D1/74;C21D1/773;C21D8/02;C21D8/06;C21D8/10;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50;C22C38/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不锈钢 抗蚀 铜钛 制备 奥氏体晶粒 腐蚀电流 固溶处理 合金冶炼 合金元素 力学性能 弥散分布 电解液 冷变形 热变形 中合金 开坯 破碎 腐蚀 | ||
1.一种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C≤0.03,Ni=8.0~12.0,Cr=18.0~20.0,Ti≤0.42,Cu=0.2~0.8,Mn≤2.0,Si≤1.0,P≤0.035,S≤0.030,其中3.98×C≤Ti≤3.98×C+0.3,余量为F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不锈钢的冶炼与铸造
根据不锈钢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选取电工纯铁、金属铬片、金属镍板、不锈钢废料、纯铜板、钛铁或金属钛、石墨块为原料,经电弧熔炼或者感应熔炼后,浇铸成合金铸锭;
熔炼时熔池温度保持1700℃±20℃;浇注前钢液镇静5~10分钟,钢水在1550℃±50℃,真空或氩气保护浇铸,铸造成方锭或圆锭;
(2)铸锭热变形开坯加工
管、棒、线、型材和冷冲零件,铸锭采用热锻、孔型轧制或万能轧制开坯;板材采用平辊轧机热轧开坯;
锻造方案为铸坯加热到1250℃±10℃,保温3~5小时后出炉锻造,始锻温度为1150℃±20℃,终锻温度≥1000℃,锻造比≥2.0,延伸比≥2.0,总比≥4.0;
热锻后的坯料再进行斜轧穿孔,获得管材坯料;
热轧方案为铸坯加热到1280℃±10℃,保温3~5小时后出炉轧制,热轧始锻温度为1180℃±20℃,终轧温度≥950℃;孔型轧制或万能轧制开坯的断面收缩率应≥60%;板材热轧总下量≥60%;
(3)冷变形
管、棒、线、型材采用往复式轧管、孔型轧制、万能轧制或拉拨的方法进行冷变形,获得产品要求的尺寸、规格,冷变形的总变形量按照断面收缩率计算,不低于80%;
机械工业需要的不锈钢零件,采用热变形开坯原料,再通过冷冲压获得,冷冲压的锻造比≥5.0;如果锻造比不足,冲压坯料应事先采用冷锻处理,保证总的冷变形量;
板材采用冷轧变形,冷轧总压下量≥80%;
(4)高温热处理
冷变形后,在1085℃±30℃进行退火处理,保温时间为30分钟~120分钟,加热时采用真空或气体保护;退火后,采用水、油或氩气、氮气氦气气体介质快速冷却;
高温淬火处理后不锈钢在通氢条件下,80℃含5×10-6F-的0.5mol/L的H2SO4电解液中的腐蚀电流为10.9~15.4μA/cm2,相比于304L合金,腐蚀速率大幅度降低;硬度为167~182HV1,屈服强度为267~279MPa,抗拉强度为560~573MPa,延伸率46~55%,优于304L合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体为:氩气、氮气或者氦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高温热处理方法,是用真空加热-气淬、连续加热-水冷淬火、连续加热-高压气体淬火、气体保护加热-水淬或气体保护加热-油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钛抗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退火后进行矫直或定型处理,矫直或定型处理的变形量小于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64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