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6514.6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1/116 | 分类号: | B24B31/116;C09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退火 送入 化学机械抛光 产品原料 金属抛光 抛光液 抛光 抛光工艺过程 冲床 冷轧板卷 抛光效率 退火处理 清洗池 冲裁 清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冷轧板卷型材进行退火处理,制得退火型材;S2、将退火型材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一抛光液对退火型材进行初步化学机械抛光,制得抛光型材;S3、将抛光型材送入清洗池进行清洗,制得产品原料;S4、将产品原料送入冲床进行冲裁,制得初产品;S5、将初产品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二抛光液对初产品进行二次化学机械抛光,制得产品。该抛光工艺过程简单、抛光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金属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壳体类异形金属零件,例如手机壳体等,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后能够达到镜面效果。对于异形金属零件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抛光,多将冲裁好的异形金属零件放入储存抛光液的容器中,通过异形金属零件与抛光液的相互摩擦达到抛光目的。该抛光工艺较为复杂,且非常耗时,原因在于:为了使得异形金属零件与抛光液相互震动摩擦,而同时又必须避免异形金属零件之间或异形金属零件与容器之间发生碰撞产生较深的划痕,所以需要将异形金属零件固定在容器中,抛光完成后又需要将异形金属零件逐个取出,这就造成了容器的结构复杂,放置异形金属零件的操作复杂的问题;并且由于工艺过程复杂,导致不能连续生产,使得抛光过程非常耗时,抛光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异形金属零件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过程复杂、抛光耗时多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金属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冷轧板卷型材进行退火处理,制得退火型材;S2、将退火型材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一抛光液对退火型材进行初步化学机械抛光,制得抛光型材;S3、将抛光型材送入清洗池进行清洗,制得产品原料;S4、将产品原料送入冲床进行冲裁,制得初产品;S5、将初产品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二抛光液对初产品进行二次化学机械抛光,制得产品。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所述第一抛光液包括去离子水、金属氧化物磨料粒子、双氧水、分散剂。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所述退火型材的晶粒度为5.5-6.5级。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第一磨床为平面第一磨床,平面第一磨床包括第一磨床本体,所述第一磨床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凹槽,第一抛光液设于凹槽中,凹槽中还设有下工作台,下工作台的顶面低于第一抛光液的液面,下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上工作台,上工作台传动连接有液压缸。
进一步地,步骤S5中的所述第二抛光液包括纳米二氧化硅、水溶性聚醚胺、去离子水、以及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70纳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第一磨床和第一磨床进行抛光,退火型材初步化学机械抛光时可以大面积一次性抛光,二次化学机械抛光时,可以将壳体产品排列在第一磨床上进行批量抛光,该抛光工艺过程简单、抛光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磨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种金属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冷轧板卷型材进行退火处理,制得退火型材;S2、将退火型材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一抛光液对退火型材进行初步化学机械抛光,制得抛光型材;S3、将抛光型材送入清洗池进行清洗,制得产品原料;S4、将产品原料送入冲床进行冲裁,制得初产品;S5、将初产品送入第一磨床,在第一磨床上使用第二抛光液对初产品进行二次化学机械抛光,制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6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流道加压磨粒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缸体珩磨后的自动倒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