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83281.2 申请日: 2018-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9576183B 公开(公告)日: 2022-08-30
发明(设计)人: 刘志强;沈水兴;沈昊;刘政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36;C12N15/01;C12Q1/10;C12R1/19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万尾甜;韩介梅
地址: 201400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细菌 虹吸 导管 补料摇床 培养 方法
【说明书】:

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该方法是以补料摇床为基础,增设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使多只摇瓶串连,从第一只培养瓶加入目标菌株开始,由虹吸导管连通构成固液交替发酵至最后一只摇瓶结束,进而获得有目的的快速多次培养。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细菌淀粉糖化酶菌株的诱变以及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其中功能性虹吸导管所用的材料、管径大小、导管的长度、导管内载体成分配制等对目标菌株培养有关键性影响,因此虹吸导管可根据不同使用专一设计;本发明为利用补料摇床从事微生物菌株驯化、分离、诱变与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适合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和生物制品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摇床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摇床是利用三角摇瓶振荡发酵研究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补料摇床目的是通过及时向三角摇瓶内补加营养和调整瓶内发酵液PH改善发酵环境延长发酵时间,增加发酵产物;补料赋予传统摇床新的功能。

菌种驯化、分离与诱变是微生物培养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三者即独立又相互关联。驯化是第一位,运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环境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分为三个不同生态位调整过程,第一生态位调整是保持原始营养状态下(菌泥)室内先液体培养使菌株得到恢复,再固体培养用肉眼可以识别,使新环境下适应菌株得到二次恢复,不适应的菌株被淘汰。第二生态位调整是根据需要改变培养基环境,适应生存使更多菌株被分离淘汰;第三生态位调整是通过再次改变培养环境选择个体菌株并激发其工作能力用于生产。每一过程都是固体培养与液体摇床发酵分别交替进行并反复多次。

本发明提供与一种全新的培养方法,在补料摇床的基础上增设多功能虹吸导管,是在导管里设置固体培养基再连接摇瓶,使目前固液分别交替培养操作融合在摇床上一次完成,根据需要选择设计虹吸导管,是对补料摇床应用的重大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方法,在补料摇床的基础上增设多功能虹吸导管,是在导管里设置固体培养基再连接摇瓶,使目前固液分别交替培养操作融合在摇床上一次完成,根据需要选择设计虹吸导管,是对补料摇床应用的重大技术改进。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细菌的虹吸导管补料摇床培养方法,以补料摇床为基础,所述的补料摇床含有多只摇瓶,摇瓶内设置培养液,将相邻两只摇瓶用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连接,最终使多只摇瓶依次串连,所述的功能性虹吸导管固体培养连接器包括虹吸导管,在虹吸导管的两端设置有针头,分别插入相邻两只摇瓶内且与培养液液面不接触,虹吸导管内设置有吸附载体和固态培养基,仅在第一只摇瓶内加入目标菌株,通过补料摇床振荡从而实现固液交替培养,在最后一只摇瓶中获得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虹吸导管可以采用硅胶管、医用塑料管、不锈钢管、玻璃管等;内径通常为0.25~5.0mm,管线长通常为30~300mm,导管两端用针头为8~20号针头,针柄长度25~150mm;虹吸导管内的吸附载体材料包括棉线、脱脂棉、纳米人造纤维、吸水凝胶、琼脂等;但是功能性虹吸导管所用的材料、管径大小、导管的长度、针头尺寸、导管内载体成分配制等对目标菌株培养均有关键性影响,因此虹吸导管可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进行专一设计;

当本发明方法用于细菌淀粉糖化酶菌株的诱变,所述的虹吸导管采用内径2-3mm的玻璃管,长度60mm,在管内设置有琼脂,并在管内贯穿浸有碘液的棉线,针头选用内径0.35mm注射器针头,针柄长度50~60mm;各摇瓶内设置营养液,针头与液面距离2~3cm,从第二只摇瓶开始每隔一只摇瓶内加入诱变剂,整体灭菌后,在第一只摇瓶内加入目标菌种枯草杆菌BF7658,于温度35~37℃进行振荡培养,当各虹吸导管内棉线蓝色消失,在最后一只摇瓶内获得稳定诱变的适应淀粉酶细菌菌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3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