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超声振动气钻上的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6683.8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3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远;邵振宇;李哲;姜兴刚;耿大喜;李少敏;彭振龙;张明亮;朱咸斌;滕云龙;何凤涛;刘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0 | 分类号: | B23B45/00;B23B45/16 |
代理公司: | 11121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冀学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座 自锁 拔插装置 接头盖 气电 气钻 超声振动 电源接头 气源接头 对合 母头 手柄 分离动作 航空插座 气嘴接头 公头 气嘴 凸台 接通 应用 头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超声振动气钻上的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接头座(1)、接头盖(2)、气源接头单元(4)和电源接头单元(5);气源接头单元(4)和电源接头单元(5)放置在对接后的接头座(1)与接头盖(2)内;接头座(1)的凸台与气钻手柄(3)通过自锁气嘴母头(22)和尖头顶丝(18)连接;该接头座(1)、接头盖(2)对合后通过自锁气嘴接头实现自锁,同时实现航空插座公头与母头的接通。该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管是对合、自锁和分离动作都比较简单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更特别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超声振动气钻上的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该装置尤其适用于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钛合金叠层高质高效低成本的振动加工过程中。属于超声振动切削加工工艺和设备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声振动切削是将一超声振动附加于刀具上,使原本连续的切削过程变成断续的,具有特殊切削效果的切削方式,是日本学者率先提出来的。超声振动切削具有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表面质量和形位精度的独特优点。但是,以往的振动加工装置存在着结构较复杂、体积大,不能回转等缺点,通常都是应用于机床或各类加工中心上面。因此振动装置的便携性能差,限制了振动技术在轻巧便携的手动工具中的应用,尤其是目前飞机蒙皮装配现场中普通气钻无法应用振动技术优势来进行大量难加工叠层材料高质高效低成本的紧固件孔加工。
配有振动加工装置的气钻必须加上振动信号后才能进行振动加工,在加工现场为了减少设备的占地空间,振动电源一般都距离被加工件有几十米的距离,这就必须利用信号线将振动信号从振动电源传到气钻。如果没有该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每次使用振动气钻都需要将气源与电源信号线与手钻上的气、电接口对接,过程费时、费力,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且每把气钻都需要有气、电两根线,多人操作加工时极易引起缠绕,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同时,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时,粉尘较多,若不能有效防尘会严重影响超声振动手钻接头处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发生短路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本发明专利申请设计了该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就是连接气源、电源控制信号线和气钻接气口、气钻控制信号线的中间连接装置,本发明中的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不但实现了振动电源与振动形式不同的振动气钻的快速连接,还将气管与电缆整合为一根总线,避免了多人同时加工时由于管线太多出现的缠绕问题,加之外部壳体的设计能够有效防尘,非常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电气连接装置,解决了飞机装配现场中难加工叠层材料紧固件孔的高质高效低成本加工。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超声振动气钻上的气电一体快速拔插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接头座(1)和接头盖(2),该接头座外壳体(11)与气钻手柄通过自锁气嘴公头(12)、尖头顶丝(18)连接;该接头盖(2)通过防松垫片(29)、外六角螺母(30)与带耳翼自锁气嘴母头(22)连接;该接头座(1)、接头盖(2)对合后通过自锁气嘴接头实现自锁,同时实现航空插座公头(13)和航空插座母头(23)的接通。
所述接头座(1)包括有接头座外壳体(11),自锁气嘴公头(12),航空插座公头(13),M3螺钉(14),A插座板(15)、防松垫片(16),外六角螺母(17)。该接头座外壳体为阶梯形腔体类零件,其外部下方阶梯处为超声气钻出气口;左侧中间部位和下方均设置有圆孔,两圆孔导通到航空插座公头(13)安装部位,从超声手钻引出的控制信号线从孔中穿过,与航空插座公头(13)连接;航空插座公头(13)通过防松垫片(16)、外六角螺母(17)与A插座板(15)连接,并通过四个M3螺钉将其固定到接头座外壳体(11)上;接头座外壳体(11)后部中间位置有凸块,与接头盖(2)内侧凹槽配合,达到导向定位目的;接头座外壳体(11)中间一周布置凸起肋条,与接头盖(2)的凹槽配合后,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66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