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载体的极薄铜箔、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7657.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旭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旭日 |
主分类号: | C23C14/20 | 分类号: | C23C14/20;C23C14/35;C25D3/38;C25D1/04;C25D17/00;C25D19/00;C23C2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2654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薄铜箔 剥离层 纳米铜 表面处理装置 表面形成 镀铜装置 电镀槽 放卷轴 铜层 第二水洗槽 第一水洗槽 磁控溅射 电镀处理 生产装置 依次排列 增厚处理 硫酸铜 收卷轴 对极 铜箔 生产成本 电解 生产 | ||
1.一种带载体的极薄铜箔,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层、剥离层和极薄铜箔;所述载体层是由铜层磁控溅射于PET膜表面形成,所述剥离层电镀于所述铜层上,所述极薄铜箔电镀于所述剥离层上。
2.一种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PET膜表面磁控溅射铜层,形成PET膜纳米铜层;
对所述PET膜纳米铜层进行电镀处理,在所述PET膜纳米铜层的表面形成剥离层;
将所述剥离层经过多级硫酸铜电解进行铜层增厚处理,在所述剥离层的表面形成极薄铜箔;
对所述极薄铜箔进行表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PET膜表面磁控溅射铜层的厚度为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PET膜纳米铜层进行电镀所使用的电镀液包括:浓度为40-80g/L的焦磷酸钾、浓度为10-15g/L的硫酸锌、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为Co、Fe、Mn、Al、Ti的可溶性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添加剂为乙二酸、硫代硫酸钠、甲酸、次亚磷酸钠、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镀液的PH值为8.5-1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剥离层经过多级硫酸铜电解所使用的硫酸铜电解液包括:浓度为100-200g/L的硫酸铜、浓度为80-200g/L硫酸、体积浓度为20-60ppm的氯离子、浓度为0.01-0.05g/L的胶原蛋白,所述硫酸铜电解液的温度为25-4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极薄铜箔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包括:对所述极薄铜箔的表面依次进行粗化处理、固化处理、镀锌处理、防氧化处理和涂覆有机膜处理;
粗化处理所使用的粗化液包括:浓度为30g/L的硫酸铜、浓度为200g/L的硫酸,粗化液温度为30℃;
固化处理所使用的固化液包括:浓度为150g/L的硫酸铜、浓度为120g/L的硫酸,固化液温度为35℃;
镀锌处理所使用的镀锌液包括:浓度为100g/L的焦磷酸钾,浓度为8g/L的硫酸锌,镀锌液pH值为9.4-9.6,镀锌液温度为35℃;
防氧化处理所使用的防氧化液包括:浓度为2g/L的铬酐,防氧化液pH值为11.0-11.2,防氧化液温度为35℃。
7.一种带载体的极薄铜箔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轴、剥离层电镀槽、第一水洗槽、镀铜装置、第二水洗槽、极薄铜箔表面处理装置和收卷轴;所述放卷轴、所述剥离层电镀槽、所述第一水洗槽、所述镀铜装置、所述第二水洗槽、所述极薄铜箔表面处理装置和收卷轴依次按照所述PET膜纳米铜层运动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放卷轴与所述剥离层电镀槽之间、所述剥离层电镀槽与所述第一水洗槽之间、所述第一水洗槽与所述镀铜装置之间、所述镀铜装置与所述第二水洗槽之间、所述第二水洗槽与所述极薄铜箔表面处理装置之间、所述极薄铜箔表面处理装置与所述收卷轴之间均设有用于带动所述PET膜纳米铜层滚动的辊;在所述剥离层电镀槽、所述第一水洗槽、所述第二水洗槽内部均设有用于带动所述PET膜纳米铜层滚动的辊;
所述放卷轴,用于固定在PET膜表面磁控溅射铜层后形成的PET膜纳米铜层;
所述剥离层电镀槽,用于对所述PET膜纳米铜层进行电镀处理,在所述PET膜纳米铜层的表面形成剥离层;
所述镀铜装置,用于将所述剥离层经过多级硫酸铜电解进行铜层增厚处理,在所述剥离层的表面形成极薄铜箔;
所述第一水洗槽,用于清洗所述剥离层上残留的电镀液;
所述极薄铜箔表面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极薄铜箔进行表面处理;
所述第二水洗槽,用于清洗所述极薄铜箔上残留的电解液;
所述收卷轴,用于收卷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极薄铜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旭日,未经胡旭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76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孔金属膜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手机卡托进行PVD镀膜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